正文 動漫之夢從“芯”起航(1 / 2)

商用計算

作者:卜娜

龍可以在你麵前呼吸,熊貓阿寶家鄉的陽光可以照在你的臉上……從2D到3D,夢工廠創造的奇跡已經改變了人們對電影的認知,而計算平台創造的奇跡同樣在改變夢工廠對電影製作的認知。

今天,工作站和服務器與電影的關係已經變得無比“親密”,幾乎三維動畫或影片製作的整個流程都要依附於計算設備。3D粗模、故事板、建模、貼圖材質、骨骼蒙皮、分鏡動畫、燈光和3D渲染等一係列工作,都不得不依賴計算平台去完成。

如果未來,電影工業真的會像夢工廠CEO Jeffrey Katzenberg所說的那樣“屬於3D”電影與計算平台之間的關係,或許將不再僅僅隻是“依賴”,而是“相生相惜”。

一場關於計算的革命

在數字動漫製作領域,工作站和服務器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但是伴隨計算技術的演進,計算平台對數字動漫行業的影響實際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甚至可能會帶來一場革命。

夢工廠高級研發經理Neil Okamoto告訴記者,從2008年與英特爾開始深度合作後,他們就深刻感受到了計算技術對於夢工廠的改變。2001年夢工廠製作《怪物史萊克1》的時候,一年隻能出品一部作品。但現在,計算技術的演進使夢工廠的雄心一步步擴大,即便8部電影同時製作,強大的計算平台也可以保證製作團隊不會顧此失彼。

從夢工廠的變化中,我們不難發現,計算技術已經漸漸演變成推動電影工業快速成長的動力之源。與此同時,在動漫電影、三維電影數字內容創作領域,英特爾的價值也不再僅是CPU的供貨商。

在夢工廠的服務器農場,采用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服務器已經成功進行了超過5000萬小時的渲染,並一直保持著高效的渲染效率。“以前要花數分鍾完成的工作,現在隻要幾秒鍾。”Neil Okamoto說,“在英特爾超線程技術出現之前,所有的工作任務都要排隊完成。而現在,你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你隻要繼續工作就好了。”

Jeffrey Katzenberg曾大膽預言,未來電影、電視、戶外廣告都將能通過3D方式呈現,並且將發展為裸眼3D。短短兩三年的時間,電影工業就從2D時代走入了3D時代,這種快速變化同樣與計算技術的演進息息相關。最為有代表性的變化,依舊發生在夢工廠。在2009年,將真人直接翻譯成真實三維的願景在夢工廠誕生。英特爾便與夢工廠共同研發了可以讓觀影者找到了身臨其境的3D體驗的技術——基於英特爾第二代智能酷睿處理器平台的InTru 3D技術。在這類技術的推動下,真實感3D電影製作迅速風靡,動畫電影、三維電影數字內容創作領域的產業發展方向也直指3D。計算技術的發展正在讓Jeffrey Katzenberg的預言變為現實。

數字動漫製作領域與計算技術的互動,也讓計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巨變。目前,英特爾也開始為數字動漫行業做出了重大的技術變革。其新近推出專門為入門級工作站提供的GPU產品——Sandy Bridge處理器,這是英特爾曆史上首次把顯卡與處理器集成在一起的產品。此外,英特爾為動漫行業推出了不少定製化的優化軟件和集群架構方案。在中國,英特爾也一直在與水晶石等數字內容製作、動漫領域的企業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提供了大量基於數字圖像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或許未來,當我們沉浸在真實感十足的3D動漫電影中時,英特爾的視效計算技術將無處不在。

與設計者同步

雖然Jeffrey Katzenberg曾說過,IT是夢工廠成功的關鍵,但夢工廠展現給世人的成功卻是它的創意。在夢工廠,隱藏在被後的IT又是如何實現其豐富創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