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追求”素材運用指導
素材實戰
作者:靳國申
【仿真試題】
閱讀下麵的文字,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
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道:“回首昔日,留在我記憶中的並不是那成功的喜悅,倒是那曾經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懷念。”
追求產生於一種人生定位,追求的意義在於它有血有肉的過程,哪怕難如所願,即使所得甚少,但仍不失幸福與快樂……
你對此又有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名師題解】
一、仔細研讀,多方追問。
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要立足一個“準”字,仔細研讀材料,抓住能體現意旨傾向的關鍵詞和關鍵語句,審慎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深入領略材料的蘊涵。如為什麼說“曾經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懷念”?為什麼“追求的意義在於它有血有肉的過程”?為什麼“哪怕難如所願,即使所得甚少,但仍不失幸福與快樂”?這樣,可以從追求的意義、價值、過程、收獲等方麵宏觀切入去寫。
二、把握核心,準確立意。
材料作文的引文材料,都會有一個或兩個核心關鍵詞,要把握住並善於有意識地將材料作文轉化為獨詞話題或關係型話題的形式。如本材料的核心關鍵詞就是“追求”,這樣就可以將其轉化為以“追求”為話題,或以“追求與所得”的關係型話題的形式,寫追求過程的美麗與快樂,寫追求中的付出與回報,寫隻要不停息追求的腳步又何必在意所得,同時,這追求可視為一種崇高的理想、一種淡泊寧靜的心智、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一種矢誌不渝的堅守、一種真摯不虛的誠信、一種至高無上的責任等,從而明確立意。
【推薦素材】
素材一:
74歲考研生鄒偉敏
2015年全國研究生統一考試成績揭曉,曾被媒體多次報道的海寧“爺爺考生”鄒偉敏再次參加考試,成績是167分,離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進入複試的初始成績分數線差了100多分。2003年,他第一次參加高考。成為“爺爺考生”至此次考研,已參加了7次以上大型考試。
但他平靜地表示會繼續考:“如果停止讀書,心裏會感到空虛。人總要有誌向,有追求,活到老學到老。”去年他當選“最美青春——浙江省第一屆感動校園人物”,成為莘莘學子的榜樣。
素材點撥:“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爺爺考生”的經曆告訴我們,人生是美麗的,這美麗,不在於你得到多少名與利的回報,不在於你如何的轟轟烈烈、創造怎樣的輝煌,而在於你充實而豐盈的追求曆程、矢誌不渝的上下求索的精神。
素材二:
一名腦癱女孩,兩部勵誌小說
22歲,本是一個煥發著青春光彩的年齡,安徽六安腦癱女孩胡卉媛卻用一根腳趾“書寫”著她別樣的青春。她從小沒上過學,靠自學認識很多字,並愛上了文學。2014年初,她決定把自己不屈服於命運的頑強精神寫進小說。因四肢喪失了運動功能,隻能用唯一能動的左腳趾敲擊電腦鍵盤,一字一句艱難完成了她的第一部作品——7萬餘字的勵誌小說《圈裏圈外》。
胡卉媛說,“青春屬於每一個年輕人,我把自己對於青春的感悟寫進小說裏,希望與大家一起分享。”
素材點撥:這是一個身殘誌堅的女孩,以頑強的毅力書寫著青春的風采,這種不屈服於命運、勇於抗爭的執著追求,令人點讚。這個素材還可與同類素材相聯係,如輪椅上書寫人生的史鐵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