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三:
白領辭職攜全家回歸田園
為了給女兒治病,都市白領楊山偶然之間實現了自己的田園夢,並且再也不願意離開。今年39歲的楊山是茂名人,在廣州黃埔區長洲島上已經住了三年多,天天忙著擺弄他的花果蔬菜。他利用自己的營銷專長,幫助島民賣出幾千斤滯銷的楊桃,並且免費幫大家推廣無公害蔬菜,贏得了島民們的尊重。他還開設“慢島驛站”,所賣商品不定價,可“隨喜”投幣,他希望能給需要幫助的旅人帶去一份溫暖。
素材點撥:“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多少人向往陶淵明筆下的隱居生活,在楊山身上得以體現。白領回歸田園,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大膽嚐試的精神追求。而於田園生活中憑借自身優勢助人為樂,同樣是不可多得的優秀品質。
【素材演練】
不得也快樂
常樂童
在周國平的眼中,人生快樂之一,就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之時的追求和創造的過程。確實,在那激情奔跑探索的過程中,人生變得豐富而充盈,不得也是一種快樂。
黃綺珊,這個曾一直躲在音樂背後的歌手,曾歎言:“中國歌壇隻有娛樂沒有音樂。”盡管一直被遺忘著,但她從來沒有停下追求的腳步,為著她那一直沒有得到的“理想歌壇”追求著。她隻身一人去國外學習,經曆了許多困難卻從沒放棄。2013年1月18日,在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的舞台上,一首《等待》征服了所有人。她站在舞台中央,夢幻的歌聲從喉嚨中傳出,她臉上自信的微笑仿佛在告訴著所有人,在追求歌唱的道路上,在沒有得到她想要的最好的狀態之前,不管多困難,一切的追求都是快樂的!
黃綺珊追求著,她是快樂的,而這快樂是她向著那個她想要卻沒有得到的方向努力的過程所帶來的。
熊朝忠也同樣追尋著。他原是來自雲南文山的一名礦工,是一個煤礦坑裏成長起來的窮孩子。2006年,熊朝忠在書店看到一期《拳擊與格鬥》,便動了去昆明學拳的念頭。由於零基礎,又獨在異鄉,熊朝忠承受了無數白眼與挑戰,幾次無功而返。但熊朝忠沒有放棄,為了學成拳術,他一次次追求著,拚搏著。麵對這未知的一切,熊朝忠說:“挑戰失敗可以再接受,再去追求,再去爭取。本來我什麼都沒有,但追求中,我是快樂的。”
是的,熊朝忠是快樂的,他為了自己那尚未得到的夢想所追求,這過程是快樂的,哪管結果怎樣!
同樣,這份快樂也貫穿了我們的學習生活,每一次為了爭取高成績的付出,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再來的過程,這都是快樂的。
也許你從來沒得到過,也許那份追求像泡沫一樣虛幻飄渺,但這些都沒那麼重要了,因為追求的過程是快樂的,這是周國平的快樂,是黃綺珊的快樂,是熊朝忠的快樂,也是身為學生的我們的快樂。它是每一個人的快樂。
哪怕從沒得到過,追求,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教師評點】
這是一篇成功的議論文佳作,小作者由周國平的名言發端,開宗明義,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不得也是一種快樂的觀點。選取黃綺珊、熊朝忠的典型事例充分論述,突出不為名利、重在享受追求過程的重大意義。並與自身的學習緊密聯係,最後由分而總,卒章顯誌,進一步明確“哪怕從沒得到過,追求,本身就是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