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幽默調侃(1 / 3)

幽默調侃是一種新興的文體,發表空間很大,後勁十足。幽默調侃可一稿多投,每稿一般10—80元,

幽默調侃這一章一共三講,兩節創作技巧,一講創作實踐。現在我們就進行第一節,幽默調侃創作技法(上)

第一講 幽默調侃創作技法(上)

幽默調侃,是一種幽默式文章,它的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都非常靈活,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因此,我們也把它看作是大眾文學來重點研究。

一、幽默調侃的文學定義

幽默調侃是一種文學,因此,我們要用文學概念來定義它。具休講,幽默調侃是一種不受文體局限的文體,它以幽默為基本要素,以調侃為行文特點,通過各種形式的文字堆積,構成令人發笑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可以由人物、事件構成情節,也可以沒有人物、事件不構成情節,可以按照文體規範去創作,也可以無章無法獨立成篇。總之,幽默調侃是一種形式多樣,創作靈活的一種文學樣式,講求構思和表現形式上的謊誕,讓人讀後開懷大笑。

幽默調侃是作者智慧的結晶,是一種獨立的創作行為,並非集體智慧的體現。因此,我們應該把幽默調侃當作文學作品來看待,與其他文學形式占同等地位。所以,一些具有幽默潛質的,喜歡調侃的朋友們,不要把自己的幽默資源浪費掉,不要隨意地把自己的智慧在人群中傳播,要通過媒體把自己的幽默調侃有償地傳播出去,讓它成為屬名的文學作品。如果你的作品不屬名,或隨意地在人群中或網絡上傳播,會被人認為是一種公共資源,很容易被別人抄襲或利用,使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經濟上受到損失。

二、幽默調侃的形成過程

幽默調侃這種文學形式很早就出現了,隻是沒被人們重視,也沒人把它歸納成一種文學形式。應該說,幽默調侃在人類具備了語言表達能力之後就產生了。因為幽默調侃的目的就是打趣,逗樂,而打趣、逗樂又是人的一種本能。不要說人,就是低等動物的狗、貓以及所有具備大腦的動物,都具備打趣逗不的本能,它們往往用做出一些奇怪的動做或發出一些怪的聲音以搏得同類愉悅。所以說,打趣、逗樂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是與生俱來的。隨著人類的發展,隨著人類大腦的發達,幽默調侃也漸漸發展起來,從原來簡單的打趣逗樂,發展到更具備智慧性的語言和文字。

幽默調侃的形成早於所有文學形式,甚至比神話、傳說還要早一些,隻不過早期的幽默調侃比較簡單,沒被人們重視,且早期的幽默調侃是語言與動作相配合,包含滑稽的成分,沒能獨立出來。隨著文字的形成,幽默調侃才漸漸被人們運用。翻遍中國的古代典籍,我們就會發現,幽默調侃在周文中就已經被人們運用了。《左傳·鄭伯克段於鄢》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鄭武公的妻子武薑生了兩個兒子,莊公和共叔段。武薑討厭莊公,喜歡共叔段,讓武公立為太子,武公不同意。莊公即位後,武薑為共叔段請求封地,共叔段準備攻打國都,武薑也準備開城做內應。莊公得知後,把共叔段打跑了,也把武薑較禁在一個地方,並對武薑說:“不到黃泉,不要相見了!”可是,說完這話不久,莊公就後悔了。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話不能再改了。一天,一個叫穎考叔的人來看莊公,莊公設宴款待,穎考叔吃飯的時候故意留出一份,說是給母親留著,要帶回去。莊公很是感憾,也很苦惱。穎考叔說,你挖個隧道,找到泉水,你和母親在隧道之下見麵,誰敢說你們不是在黃泉下相見呢?於是,莊公挖了隧道,和武薑又和好如初。這個故事就有調侃的意味,“挖條隧道,找到泉水”是對“不到黃泉”的曲解。《左傳》中還有許多幽默調侃的成分,大都體現古人的一種智慧和雄辯力。可是,早期的幽默調侃隻是文章的一個原素,沒有獨立出來。後來,幽默調侃才漸漸成熟,成為可獨立的文本。唐朝以後,許多文人更是以幽默調侃著稱,他們之間以詩、對聯、謎語等形式互相打趣取樂,就是典型的幽默調侃。蘇軾曾用兩句詩諷刺蘇小妹的前額:“香軀尚在閨閣內,額桷已到化堂前。”蘇小妹很生氣,也以兩句詩諷刺蘇軾的大長臉:“去年一點相思淚,今日方流到口邊。”

早期形成文字的幽默調侃,多出現在古文、詩詞、對聯、謎語中,形式也多以古體詩或對聯為主。比如劉寶瑞說的一段單口相聲中有這麼一段:私塾先生給學生出一個上聯“燈籠籠燈白紙防風”,讓學生對下聯。上聯的意思是燈籠能把燈籠住,上麵有白紙,還能防風,內嵌兩味藥,白紙、防風。學生一指先生的大褂,對出下聯“外套套外陳皮龜蓋”,也有兩味藥,把先生給琢磨了。隨著幽默調侃樣式的不斷翻新,漸漸形成了笑話。因此,曾有一段時間,幽默調侃被笑話取代,而純粹的幽默調侃大多數還保留在民間,隻有一些文人、作家,把幽默調侃用到文學作品中。

近年來,隨著通訊事業的發達,更多具備幽默調侃素質人不甘寂寞,開始利用手機短信、電話留言、網絡論壇等形式泡製幽默調侃,使幽默調侃得以飛速發展。一些報紙雜誌也開始開辟幽默調侃欄目,一些幽默作家也開始以幽默調侃作為一種文體去創作,幽默調侃這種文學形式也就發展了起來。

現在,幽默調侃已形成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它區別於笑話,區別於幽默小說、故事,獨成一體,以智慧和機敏見長,不拘寫法,靈活多樣,為廣大讀者所喜愛。

三、幽默調侃的藝術特點

幽默調侃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有著它獨到的藝術的特點。它的藝術特點是由它的構思和表現形式所決定的,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構思怪誕詭異。幽默調侃的構思以怪誕詭異著稱,而怪誕詭異中又滲透著點點“壞”氣,顯得滑稽可笑。比如“大對太說:瞧你,累不累呀?做個疝氣手術花不了多少錢的!(非原創)小對卜說:妹妹,你也太另類了,人家都戴兩個耳環,你幹嘛隻戴一個?土對王說:兄弟,你腦袋上頂根擀麵仗就說了算了?(原創)”

第二,表現形式靈活多樣。幽默調侃的表現形式非常靈活,隨心所欲,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想用什麼格式就用什麼格式,隻要讀後讓人發笑就達到了目的。

第三,篇幅可長可短。幽默調侃篇幅有長有短,最長可達一兩千字,最短隻有幾十個字。篇幅的長短與幽默調侃的格式有關係,排偶式、手機短信式、電話留言式等一般篇幅較短,公文式、情節式一般篇幅較長。

第四,強調組合效應。幽默調侃大多強調組合效應,即相同或相近的語句相串連相類比,從語句的組合中突現幽默。比如“數字對話”,把一串數字之間的對話羅列起來,形成一個組合,以組合效應表現幽默。如果不運用組合效應,隻把其中的一句話拿出來,幽默效果就不會很好。組合效應是利用讀者閱讀思考的間歇產生笑料,一句話讀完之後,讀者可能不會很快反應過來,但繼續讀幾句話,同樣的幽默邏輯思維會使讀者對上句回味,對下句咀嚼,就會笑出聲來。

第五,強調搭配效應。幽默調侃常常借助搭配效應來突出搞笑效果,這裏的搭配,往往是非常規搭配。主要包括格式與內容搭配、語言、環境、人物、事件之間相互搭配。一是格式與內容搭配。這裏的格式指的是文本格式,內容指的是文本內容,兩者可能都很嚴肅,但配合起來就顯出了幽默。比如《關於加大涉外開支的請示報告》,丈夫以下級的口吻,向上級領導——老婆提出喝酒、抽煙等涉外開支的申請。如果單獨來看,“請示報告”是公文,很嚴肅的,丈夫向老婆要小錢,對於一些“氣管炎”來說也很常見,但把兩者配合起來,以一種嚴肅的文本敘寫一種家庭小事,就顯得滑稽了。二是語言、環境、人物、事件之間相互搭配。就是利用語言、環境、人物、事件之間的特殊性,運用非常規搭配原則,突出搞笑效果。比如語言與環境搭配。中國的某些語言是特指語言,隻能在規定的場合運用,如果換一種環境,就會顯得滑稽可笑。比如外交辭令,在外交文書中運用就顯得很自然,如果把外交辭令用在丈夫對妻子的態度上,就顯得可笑了:“老婆對我大喊大叫的行為,我深感震驚,老婆掄起擀麵仗向我示威,我深表關注,老婆用擀麵仗敲了我一下,敲得我眼冒金星,我大為憤憾,老婆扔掉擀麵仗和我提出離婚,我深表遺憾。”再如人物與事件搭配。也就是特殊的人物與特殊的事件進行搭配,產生不協調的搞笑效果。比如“薩達姆被抓的消息傳出之後,許多人做出了反映。李嘉存:瞧見了嗎?聯軍士兵拿手電筒照薩達姆的口腔,都躲了半年多了,身體還倍兒棒,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劉曉慶:誰?誰又被抓了?準是沒交稅的,趕緊給補上吧!”(非原創)還有語言與人物、語言與事件搭配、環境與人物、環境與事件等,都可以用非常規搭配原則產生搞笑效果。

第六、強調語言的詼諧。幽默調侃的“侃”味大多都是從語言表現出來的,因此,幽默調侃的語言必須要詼諧幽默,有幾分“侃”的味道。所謂“侃”,就是閑談,閑扯,侃大山,沒正事兒,逗悶子,找樂子。有了這個味道,文章才具備了調侃的風格,否則就很難劃到調侃之列了。

幽默調侃是我們剛剛總結歸納起來的一種文學形式,它的藝術特點還將隨著自身的發展而發展,我們在創作實踐中也會不斷發現幽默調侃更多的藝術特點。

四、幽默調侃的類型

幽默調侃是一種形式靈活多樣的文學形式,因此,它的類型是很不好確定的。但為了使大家創作方便,我還是盡量對這一文學形式進行了歸納,總結出幽默調侃的幾種基本類型。

第一,集束型。集束型也叫排偶型,它的特點是,以一個中心話題為總綱,以若幹相關內容為調侃對象,通過排偶、對稱等形式,把若幹調侃對象串連起來,形成一個幽默調侃組合。比如“電話留言”就可以把若幹有趣的電話留言串連起來,再如“成語新解”就可以把若幹對成語的有趣解釋串連起來。集束型幽默調侃是幽默調侃的一個大類型,因為它利用了幽默調侃中的組合效應,容易構思,也容易創作。我的幽默調侃《名片上的廣告詞》(《大眾文藝·快活林》2003年6期)就是這個類型。

邁開大步快致富,少生孩子多養豬!——計生委主任兼畜牧局局長任育珠。

致富最好一條路,別生孩子光種樹!——林業站站長兼計生辦主任林樹生。

請注意,盜竊警車是違法的!——公安局小車司機胡開。

人死債不爛,父債子來還!——信用社主任黃仕仁。

光纜沒銅,偷也沒用!——電信局外線班長全鋪開。

毀林炸山,牢底坐穿!——護林員趙不住。

飯後一隻煙,賽過活神仙。——煙草公司經理常冒。

寧肯砸鍋賣鐵,不讓孩子失學!——貧困山區小學校長甄沒哲。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方便廠廠長時為天。

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識。——婚姻介紹所所長胡拉。

憑著一張嘴,為你跑細腿。——中介公司經理連大山。

活著別找我,死了好商量。——火化廠廠長常燒。

一刀一個,個個保活。——剖腹產主刀醫師文準狠。

今天瞎汙染,明天翻白眼。——環保局局長甘治。

有錢您就存銀行,省得丟了去罵娘。——儲蓄所所長常存。

錢是王八蛋,花了您再賺。——家用電器推銷員海三篇。

刀光血影,唯我獨行。——屠宰場場長朱見桃。

救急不救窮,受窮不光榮。——民政助理王一點。

私接亂拉,電死白搭。——向陽村電工遲電能。

不洗不知道,一洗哈哈笑。——洗浴中心經理喜常來。

少喝酒,多吃菜,夠不著,站起來。——飯店經理錢來。

今夜春風過,何日君再來?——保健按摩中心服務員賈回春。

若不買保險,撞死幹瞪眼。——保險公司業務員車皮條。

第二,文本型。文本型就是克隆各種非文學性文本,為這些文本賦予新的內容,使文本與內容格格不入,產生搞笑效果。這種類型也是幽默調侃的常見類型,許多人都在講話稿、請示報告、通知、便條、訴狀等文本上做文章。我的幽默調侃《治療河東獅吼的三味良藥》(《百姓》2005年2期)就是利用藥品使用說明的文本格式寫的,是典型的文本型幽默調侃。

第三,名言型。名言型就是克隆各種名言、警句、廣告詞、影視台詞、歌詞、詩名等,為之賦予新的內容,使嚴肅的名言、警句等變得滑稽。比如克隆名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克隆為:“家庭誠可貴,老婆價更高,若為麻將故,兩者皆可拋。”(原創)就把一個“麻迷”的嘴臉刻畫出來,有滑稽效果。再比如電影台詞:“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麵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個機會再來一次的話,我會跟那個女孩子說‘我愛她’。如果非要把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個晚上!"(原創)

第四,掌故型。就是借用古今中外典故、名人掌故,用今人相同的境遇去對比,從而達到搞笑效果。比如:“牛頓躺在蘋果樹下,一個蘋果掉下來砸了他的頭,他悟出了萬有引力。(非原創)我躺在樓底下,一個花盆掉下來砸了我的腳,我悟出了樓下不能躺。”(原創)

第五,嚼字型。就是以咬文嚼字為主要手段,通過對字、詞、句等進行有趣的解釋,達到搞笑的目的。比如“成語新解”、“說文解字”、“數字對話”、“漢字對話”等,都屬於這類。舉例:“盲人摸象——吃飽了撐的;鐵杵磨針——這人腦子有毛病;紙上談兵——軍事家都這樣;毛遂自薦——臭不要臉。”(原創)

第六、信息型。就是以手機短信、電話留言、論壇帖子、商品廣告等形式寫出一段文字,讓人看後發笑。特別是手機短信,目前在社會上很流行,但那些低極下流的短信不屬於幽默調侃的範疇,雖然有些東西也有搞笑的成份,但上不了大雅之堂,是不可取的。我們說的信息型幽默調侃都應該是積極健康的,不能含有人身攻擊或淫穢的字眼。比如這條短信:“那三個字我一直想對你說,可是我始終沒敢說出口,因為我以前沒有錢,沒錢的男人是沒有發言權的,現在我有錢了,有錢的男人就有發言權,我現在就要大膽地對你說,我愛你,豬蹄!師傅,麻煩您給我稱一個。”(原創)

第七、貧嘴型。貧嘴型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海侃神聊,可以就事論事,也可以天上一腳地下一腳地胡侃,侃出幽默,侃出趣味就達到了目的。比如《跟毛過不去》(《大眾文藝·快活林》2001年9期)就屬於貧嘴型幽默調侃。這篇稿子從一個人找生發藥侃起,侃到最後,那個人不但沒能生發,僅有的幾跟毛也沒了,隻能戴一頭由豬毛製作的假發。貧嘴是幽默調侃的語言特色,不論在什麼類型的幽默調侃中,貧嘴都要運用,嘴不貧就稱不上侃,所以,貧嘴可獨立形成文章,也可運用到其他類型文章中,成為文章的語言特色。

第八、情節型。情節型幽默調侃是有情節的幽默文章,但它與幽默故事不同,它的情節隻是一個附件,真正的搞笑成份,是情節中獨具特色的文本。比如我的幽默調侃《小偷須知》(《喜劇世界》2005年7期)就屬於情節型。

小偷須知

前不久,我們搬進了新樓房。小區物業管理不錯,非小區人員出入都要登記。盡管如此,我們還是非常小心。防賊之心不可無嘛,小偷是無孔不入的。

周末,我們一家決定出趟遠門,到海邊玩上兩天。出門之前,老婆跟我嘀咕:“我們一去就是兩天,這小偷怎麼防啊?”我把手一揮:“甭管了,我有辦法!”說著,拿過一張紅紙,大筆一揮寫下如下內容:

小偷須知

本人是3308房業主,如果您是小偷,請允許我代表我的妻子、女兒以及我室內的所有財產向您表示親切地問候。我真誠地希望您能到室內坐客,但在您進入室內之前,必須認真閱讀此須知,否則因此而產生的一切不良後果,都將由您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