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事件通訊(1 / 3)

“小霸王”中山再起

有誰,能夠對著廣告流淚?

1998年6月10日夜,廣東中山“漢德森林啤酒城”一群將赴各地市場的小霸王公司的年輕人,麵對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小霸王2000型學生電腦”廣告,竟然流下激動的熱淚……

此時此刻,世界杯足球賽正在熱播。在廣東中山,在小霸王電子有限公司本部,有多少這樣的小霸王人也正為之感奮、落淚。發生在兩年前的那場大變故,險些將這家馳名國內外的企業打倒在地。而今天,沉默了兩年的小霸王終於重新站起來,雙手高舉超越自我、超越時空的創造――2000型電腦,走向了久違的“霸壇”。

是啊,有誰知道,這2000型電腦是小霸王臥薪嚐膽、再度崛起的象征,是小霸王實現曆史的跨越、邁向再度輝煌的標誌呢!

凝結著小霸王人的智慧和力量的小霸王2000型,也記錄著他們兩年多二次創業的苦辣酸甜……

輝煌?沉淪

1955年8月,正當小霸王的事業發展到巔峰時,小霸王公司內部爆出重大新聞:總經理斷然出走,掛印而去。隨之一道離開小霸王的還有內銷、外銷、計調、生產……幾乎包括各部部長,連研究所的科研開發骨幹,生產線上的拉長,也配套成龍地被拉走。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把人們驚呆了,小霸王公司這一群懷著抱負南下的年輕人一時無所適從,往日喧囂的車間一片沉寂,現代化的辦公樓道裏空氣仿佛都凝固了,員工們相對無語,小霸王這艘開足馬力的戰艦一時無主,誰知它將駛向何方?

兩個月後,在僅與中山一江之隔的東莞,一個叫“步步高”的企業出現了。後來人們才知道,這個企業的老總正是小霸王的原老總,隨其出走的大隊人馬正集結在他的旗下。

競爭,殘酷的市場競爭!人們一道把目光移向正在醫治創傷的“小霸王”,捏著一把把汗……

世人不會忘記,小霸王人曆經多年創業留下的輝煌。

小霸王的前身是日華電子廠,成立於1987年,1992年更名為小霸王電子工業公司。此後幾年,小霸王人瞄準市場,奮力開發、研製生產出一係列中英文電腦學習機。隨著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展,小霸王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伴隨著“你拍一,我拍一”的《拍手歌》廣告,小霸王“拍”遍了大江南北,邁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中國民族工業響當當的品牌。從1993年起,小霸王的產銷量扶搖直上,市場份額幾乎達到80%,在當時,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學習機市場乃是小霸王的一統天下。

今天,小霸王人回憶起這一段曆史,心情格外複雜。前總經理出走後,公司各個環節一時處於“真空”狀態。小霸王麵臨著空前嚴峻的考驗。

危難之際,是小霸王的上級――怡華集團,伸出自己無形的大手,將喪失元氣的小霸王穩穩地托住……

再生?崛起

中山,花團錦簇,人傑地靈,是一代偉人孫中山誕生的地方。聞名遐邇的怡華公司如同一顆耀眼的明珠就鑲嵌在這座美麗的花園城市裏。怡華集團,是集工業、商業、金融等多種產業結構為一體的大型集團公司。1992年鄧小平同誌曾視察過該集團的另一下屬企業――珠海生化廠,給了怡華集團全體員工以巨大鼓舞。麵對小霸王的突然變故,集團董事長陳健仁果斷決策,親掌小霸王帥印,把住戰艦的航向。在調整工作中,他一抓機構重建,為小霸王健全肢體;二抓管理深化,為小霸王恢複元氣;三抓新品開發,為小霸王重振雄風。

多年來,怡華公司之所以能夠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董事長陳健仁有一個重要法寶,就是選人用人。高速調整中,他從千裏之外的天府之國為小霸王召來又一個將才――現在的總經理顧真。

30多歲的顧真,相貌清秀,談吐文雅,身上卻透著年輕人少有的持重和成熟。顧真這樣告訴記者,在四川,他有一方天地,而且他還有一份為數不小的基業。可他一到小霸王,一種責任感、使命感便油然而生,按他的話說,“決不能讓小霸王這個標價6個億的民族品牌就此沉淪”,他決心與小霸王的全體員工一道,進行第二次創業。

以往,當小霸王走紅時,直線上升的產銷量遮蓋了企業競爭的無形戰線――內部管理。那時可以一俊遮百醜,可企業或市場一旦有變,隱形問題便凸現出來,使企業陷於被動境地。顧真是看準了這一點的。上任伊始,就為小霸王製定了“開拓求發展,管理求效益”的經營方針,倡導按照“啞鈴型”的模式辦企業,即一頭重開發、一頭重銷售,把管理貫穿於企業的一切工作和生產經營的全過程,用以維係企業的正常運作。

這兩年,小霸王的音訊雖在大眾傳媒中不多見,可它苦練內功,終於使它久病初愈的臉上漸漸出現了“紅潤”。班子建了起來,製度完備了,內部關係理順了,新的一群年輕人又撐起了小霸王的大帆。

產品開發,是集團董事長陳健仁和小霸王負責人顧真一直心為所係的大事。在當今中國學習機市場,雖有眾多品牌,可在技術上大家幾乎是一般高,且有大批價格低廉的“雜牌軍”充斥,隻好打起“廣告戰”。在開發決策中,新班子認為,市場競爭,打廣告隻是一個方麵,企業最終要靠具有較高科技水平的產品,才能占領製高點。前幾年,國外曾一度掀起“電子寵物”熱,有人主張小霸王開發這一產品,最終被新班子否定了:小霸王之所以成為一個知名的優秀品牌,與其產品定位――“青少年益智”是密不可分的。中國有自己的國情,人們希望孩子得到更多的知識,很少有人用多餘的時間去玩毫無意義的遊戲。小霸王之所以市場廣闊,是因為中國有3億多青少年兒童喜歡學習機,主持小霸王工作的顧真進一步闡述道:小霸王要與對手抗衡,還應當往前走,從技術上拉開檔次,推出自己新的“王牌”。

思路一定,他們就全力投入了科研開發。

由於人才流失,開發力量不足,集團決定走強強聯手的路子,在技術上實行“嫁接政策”,並與實力雄厚的國防科工委合作。經過科研人員連續幾個月的奮戰,一個全新的小霸王誕生了,它就是小霸王2000型學生電腦。首批上市的近萬台新品,一銷而空,市場異常火爆。

小霸王這一跳是一次質的飛躍,是從學習機到電腦的跨越。它想老百姓所想,使人們用最小的家庭投資達到孩子學習電腦的目的成為現實。小霸王2000型電腦,不僅具有普通學生電腦所有的訓練打字、數學輔導、玩遊戲等功能,而且在硬件上采取分體式結構,並配備國際最新潮流的人體工學的流線型盤,標準PC機鼠標和標準的打印機接口;在軟件方麵編寫了近似PC機的中英文DOS操作係統和仿WINDOWS95視窗操作係統。所有這些改變,實現了學習機向電腦的無縫聯接,翻開了電腦學習機史上的又一新的篇章。

在市場競爭中,再好的產品也須經由市場來推動,也就是說,要有人來做。過去,小霸王精心構築的市場銷售網絡,幾乎是在一夜之間陷入癱瘓的。對此,現任領導班子進行了大量艱苦的重建工作。公司主管銷售的趙立軍副總經理親率部下,在幾個月時間裏,走南闖北,曆盡千辛萬苦,對全國各地銷售網絡進行全麵清理和重建。幾經努力,一個新的網絡已經初步織就。最近,小霸王則乘世界杯足球大戰之機,展開了“夏季攻勢”,一批由副總帶頭十幾位部長緊隨的促銷隊伍,陸續開赴全國各地市場,開始為小霸王展開新的一輪征戰。所不同的是,此次征戰,少了往日的張揚,多了幾分成熟,隻是在心底裏,他們深信命運的女神垂青於真正的勇士。

凝聚?反思

中國的不少企業,一旦受挫便一蹶不振。反觀小霸王這艘曾受重創的戰艦,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醫好創傷揚帆起航,我們禁不住發問,除了管理、開發、銷售一係列有形力量的推動,還有別的什麼嗎?

“是一種凝聚力!”接受采訪的小霸王人幾乎是異口同聲。王彥民助總不無感慨地說:“也許如今的小霸王比其他任何企業都需要凝聚,需要精神。”

我們了解到,小霸王2000型的研製成功,凝聚了全體小霸王人的智慧和心血。一如小霸王負責人顧真所言:“為了廣大消費者,每個小霸王人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開發的前期工作,是在北京懷柔全封閉式地進行的。項目組的李文造長期與妻子分居,為此公司準備讓他回家探親,被他婉言相拒,抱定“不搞出新機子就不回家見妻子”的信條,他一直堅持到最後。為了及時繪製出電線路板,黃鼎在台前連續奮戰了52個小時,當圖板交給工廠時,他卻倒下了,被人抬回宿舍。如今小霸王人的收入不比以往,老總、部長們與大家一樣同甘共苦,不拿獎金,甚至連加班費也沒有,可為了研製新品,大家依然夜以繼日,忘我工作。

“領導人作表率,大家實實在在感受到是在幹事業,收入暫時少一點也甘心。”總經辦的王小姐如是說。

“我們自信,我們的技術是一流的,我們的產品是一流的”,“當所有的努力獲得成功,這就是一種最大的回報!”研究所範所長充滿自信,也充滿自豪。

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業,把這一群熱血青年凝聚在一起。領導的表率,班子的團結,是產生企業凝聚力的巨大動力源。為了凝聚,他們大力構建“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通過豐富多彩的文藝、聯歡活動,使員工們上下溝通,同歡同樂;為了凝聚,在公司資金最困難時期,他們不拿獎金,少拿報酬,確保為科技人員購房,創造優越的辦公條件,設立開發獎、項目獎;為了凝聚,公司主要領導顧真徹底放棄原來相當可觀的收入,無怨無悔地拉起了小霸王這條纖繩……

我們在欣慰地看到小霸王再度起飛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凝重的反思。小霸王一度沉淪的原因是人為造成的。企業在創業的時候,人們的欲望並不高,能同舟共濟過苦日子。企業一旦搞上去,經營者成為有功之臣之後,特別是經營者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之後,就開始產生將擁有的財富變成資本的想法,就開始提出對企業所有權的挑戰。有人說,這是新的經濟規律在起作用,要求生產關係作出調整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我們說,在一定的條件下,經營者與所有者畢竟是兩種概念,不能混淆。但這並不排除經營者另起爐灶,完成經營者向所有者的質的轉變。談到另起爐灶,也就涉及到人才流動的話題。我們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能不提倡人才流動,沒有人才流動,企業容易變成一潭死水。人才流動到其他地方,勢必推動企業間的競爭,隻有這樣,企業才能更加重視自己的管理,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從而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但是人才流動和企業競爭,又必須按一定的、有序的軌道運行。國有國法,行有行規。按照規定,企業高層領導倘若離開原企業,三年之內是不允許從事同類產品的生產和競爭的。為什麼我們的某些企業對此規定可以視而不見,“闖”了紅燈,就“闖”了紅燈,企業道德哪裏去了!“警察”又到哪裏去了!再者,我們的企業靠什麼占領市場?毋庸置疑,是靠好的產品,崇高的信譽和良好的銷售服務。一些企業不在產品質量、技術含量上下功夫,而是將希望統統寄托在“廣告”上。誠然,我們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大的市場,這麼多的產品,沒有廣告意識,你的產品再好,也會淹沒在汪洋大海中,消費者又怎樣知道你,了解你,喜歡上你!從這種角度看,小霸王的路子是對頭的。曆經兩年嘔心瀝血推出的2000型電腦雖然使他們在同行中聲名鵲起,但幾經風雨,業已成熟的小霸王公司並不這麼看待自己。“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偉大的孫中山先生就好像坐在他們麵前,時時提醒他們。在中山市,在孫中山先生的故鄉……

(1998年6月15日)

重燃烽火

又是一年春來時,欣喜、希望彌漫在乍暖的空氣中,而這種感覺,我們似乎在去年的冬季已經觸摸到了。那是在12月,正是北方步入寒冷的季節。當我們走進陝西烽火集團公司大門時,感受到的就是這種春風拂麵,生機盎然。

烽火又燃起旺盛的火花。

陝西烽火集團公司地處寶雞,前些年,4000員工的大型企業,產值年年在一個億左右徘徊,始終走不出這個怪圈。每年每年,企業都有“雄偉”的計劃,但年年下半年都不得不將指標下調。有人說,虧損企業的員工個個都像被霜打了一般,年年走下坡路,烽火員工的精神狀態何嚐不是這樣。今天,當我們再到烽火,卻尋不到往昔的影子了。站在大門口,頭頂是今年下半年往上調整的指標和力爭兩億元的標語,迎麵是上班蜂擁而入的員工,每一張臉都顯得自信,每一個步點都透著堅定。

不能說,烽火就沒有過輝煌。

計劃經濟年代,我國電子通信設備行業有五朵金花:代號分別是710、712、714、750和769。前麵四家地處中心城市,惟獨排序最末的769廠也就是烽火廠在陝西西部的秦嶺腳下。盡管如此,環境設備和條件最差的769廠不甘落後,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末、70年代末、80年代末直到90年代末,烽火都立下了赫赫戰功,獲得過多次榮譽和嘉獎。然而,麵對市場經濟,這個曾經輝煌過的企業遇到了其他國有企業也遇到過的相同問題,指令性任務越來越少,職工人數越來越多,經費開支越來越大,企業負擔越背越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漸漸地,烽火落伍了,企業困難愈來愈大。

市場篇:“走”出新天地

困難企業如何脫困?山重水複,哪裏才是出路?

4000員工的目光齊刷刷射向新的領導班子,射向總經理兼黨委書記王誌榮。

時間如果上朔50年乃至幾個世紀,陝西、山西一帶,曾經有不少人離鄉背井到口外尋求生存與發展。20世紀90年代,困難的烽火人同樣麵臨這樣的問題。

“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麵對困難,王誌榮總經理沒有多說,而是把目光定格在市場。按他的這個思路,烽火集團公司首先提出了全員銷售戰略,領導班子帶頭,一把手帶頭,全員闖市場,人人跑銷售。整個企業開始了艱難的“走西口”。

第一個走出去的是烽火的當家人,王誌榮總經理將企業的事情稍作安頓,便急匆匆踏上出外“攬活”的征程。上北京、下廣州、走青島、赴內蒙……1999年,這位老總在外出差達260餘天。一路風塵,一路收獲。在企業“最大的業務員”的帶領下,烽火逐漸將自己融入了市場,而市場也逐漸接納了烽火。王誌榮後來深有體會地說,隻有走出去,才能了解市場需求,把握新品研製的方向,掌握企業政策和信息,明確企業發展的方向,避免決策失誤。今天,集團公司銷售工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麵,大銷售的格局初步形成。1999年,僅軍品銷售就達9000多萬元,2000年軍品銷售已達1.2億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民品銷售更是大幅提升,2000年主要民品銷售收入6000萬元,同比增長了100%以上。

隻有真正進入市場。才能感觸市場脈搏。把住了它的脈搏,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產品篇:收五指出雙拳

烽火的產品特別多,八大係列上百個品種,這些都是烽火人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艱苦奮鬥的成果,烽火人曾為此感到自豪,有“東方不亮西方亮”之說。然而,無情的市場經濟終於使烽火感受到“多子”並非“多富”。對於一個僅有4000名員工、經濟實力並不雄厚的企業來說,要想把八大係列上百個品種的產品都搞得像模像樣、拿得出手,的確是心有餘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