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氣”被醫學界稱為悶氣,悶氣對身體危害很大。因為,生氣對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決於氣的強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悶氣憋在心裏,不向外發泄,一般持續時間均較長。這種不良情緒壓在心頭不消散,可導致食不甘味、睡不坦然,機體的抗病力隨之下降,而有損於健康。同時,氣憋在心裏,常是越憋越重,甚至達到難以承受的程度。這時再驟然發泄,如同山洪暴發,即大發雷霆,稱之為盛怒,而盛怒則會對身心造成更大的傷害。
8.保持快樂的心態
醫生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勝利者的傷口,總是要比失敗者的傷口好得快;沒有精神負擔的病人,要比有精神負擔的痊愈得快。一個人患病之後,如果充滿信心,具有毫不懼怕、敢於同疾病作鬥爭的精神,則能加速康複,在治療過程中,用藥量小即可,或不藥而愈。反之,若意誌消沉,情緒沮喪,則無力驅邪,病後纏綿不愈,或致惡化,且多產生並發症。
常言說得好,心病還得心藥治。快樂是通往心靈安詳的要道。樂觀精神是自療心病的無形妙藥。醫學家們認為,樂觀、開朗、愉快、喜悅的情緒,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功能和整個神經係統的張力,促使皮質激素與腦啡肽類物質的分泌,使肌體抗病能力大大增強,並能極大地活躍體內的免疫係統,從而有利於防病治病。這就是說,用樂觀的精神取代不良情緒,對人體健康十分重要;同時也說明,除了快樂的情緒可以悅心而外,沒有一種藥劑是可以通心的。
一個人活不到應有的壽命,多是自己的過錯。如果你是一個樂觀者,你一生中最後的幾年將成為你最快樂的歲月。一個精神充實、生活充滿快樂的人必然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健康即是生理健康的重要保證,也是人類健康的重要標準。
掌握健康的幸福秘訣
幸福意味著生活在一種“沉醉”的狀態中。有研究者通過對生活得輕鬆而幸福的人的研究,總結了在生活中令自己幸福的秘訣。隻要我們認真掌握這些秘訣,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這些秘訣提醒自己,你的生活便會比以往幸福很多——
秘訣之一:不抱怨生活。幸福的人並不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幸福,而是因為他們對待生活和困難的態度不同,他們從不問“為什麼”,而是問“為的是什麼”,他們不會在“生活為什麼對我如此不公平”的問題上做過長時間的糾纏,而是努力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
秘訣之二:不貪圖安逸。幸福的人總是離開讓自己感到安逸的生活環境,幸福有時是離開了安逸生活才會積累出的感覺。從來不求改變的人自然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也就很難感受到幸福。
秘訣之三:感受友情。廣交朋友並不一定帶來幸福感,而一段深厚的友誼才能讓你感到幸福。友誼所衍生的歸屬感和團結精神讓人感到被信任和充實,幸福的人幾乎都擁有團結人的天賦。
秘訣之四:勤奮工作。專注於某一項活動能夠刺激人體內特有的一種荷爾蒙的分泌,它能讓人處於一種愉悅的狀態。研究者發現,工作能發掘人的潛能,讓人感到被需要和責任,這給予人充實感。
秘訣之五:降低負麵影響。少接受些有關災難、謀殺或其他的負麵消息,這樣,無形中就保持了對世界的一份美好樂觀的態度。
秘訣之六:生活有理想。幸福的人總是不斷地為自己樹立一些目標,通常我們會重視短期目標而輕視長期目標,而長期目標的實現更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受。你可以把你的目標寫下來,讓自己清楚地知道為什麼而活。
秘訣之七:給自己動力。通常人們隻有通過快樂和有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輕鬆的心情,但是幸福的人能從恐懼和憤怒中獲得動力,他們不會因困難而感到沮喪。
秘訣之八:規律的生活。幸福的人從不把生活弄得一團糟,至少在思想上是條理清晰的,這有助於保持輕鬆的生活態度,他們會將一切收拾得有條不紊。整齊而有序的生活讓人感到自信,也更容易感到滿足和快樂。
秘訣之九:珍惜時間。幸福的人很少體會到被時間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另外,專注還能使身體提高預防疾病的能力,因為,每30分鍾大腦會有意識地花90秒收集信息,感受外部環境,檢查呼吸係統的狀況以及身體各器官的活動。
秘訣之十:心懷感激。抱怨的人把精力全集中在對生活的不滿,而幸福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令他們開心的事情上,所以,他們更多地感受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麵。因為對生活的這份感激,所以他們才感到幸福。
秘訣十一:及時宣泄心理負擔。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感到心情壓抑的時候,不妨向親朋好友或心理醫生傾訴,把埋在心中的鬱悶和不快都說出來,這會使內心的痛苦減輕許多。因此有人提出,“傾訴”是醫治心病的良方。人們在傾訴的同時,除了減輕壓力之外,還可能會得到別人有效的幫助,解開自己心中的結。
傾訴隻是宣泄的方式之一,其他像踢球、打沙袋、唱歌、跳迪斯科,甚至是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都是不同的宣泄方法。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和具體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式方法來釋放精神壓抑,緩解內心痛苦,維護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