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造物與人的玩笑(1 / 1)

諺語說:“無巧不成書。”這似乎在詆毀著書人的智慧,難道除去巧合就無法構置故事麼?從閱讀層麵講,則反映出讀者對於種種巧遇的期待。

巧遇之事,在生活中是少而又少的,但人們對此抱有極大的興趣。一種是對奇跡的盼望,它有某種神譴的意味或因果報應的暗示。另一種則反映出人們對於秩序嚴整的生活的乏味感,巧合顯出有趣。

巧合之事無論多麼難得,倘稍留心一下,會發現這類事情不斷湧現。

去年6月,一個滾雷把國家氣象局中心樓殛中,據雲未造成過大損失。這件事令讀者玩味再三,其中也不乏一些幽默的意味。雷公到底搞什麼名堂呢?北京那麼大,或者說中國這麼大,何必為難國家氣象局呢?說幽默並沒有幸災樂禍的含義,而在此事太巧了。如果雷電劈了地質局也許不好笑,天地有別。氣象局司天氣,霹靂過來侍候,就令人尷尬。再說,凡建築物都有避雷針,連鄉下電影院的二層小樓也有避雷針一根聳立。那你說氣象局……,這事就不說了,或許是老天爺開玩笑。古人曾把不下雨的閃電稱為“天笑”,李白《梁甫吟》中有“三時大笑開電光,倏爍晦冥起風雨”的句子。這就算老天爺以電光開的玩笑了,雖然有些唐突。這玩笑也許是雷公譏諷天氣預報不準確。對於天氣預報這件事,誰也不必苛求,雖然“與天奮鬥,其樂無窮”,但疏漏也是難免的。有一個笑話說:母親為孩子撒謊難改的惡習而憂慮,說:“這樣的孩子長大了能作什麼呢?”聞者安慰這位母親,“沒有關係,他可以去搞天氣預報”。天氣預報即使不準也不是撒謊,但這隻是一個笑話,其中的揶揄不免有些惡毒。國家氣象局的中心樓遭雷劈了,卻不是笑話,天公顯然也很潑辣。

第二件巧合之事發生在前不久,杭州某家醫院舉行70年院慶宴會,出現集體食物中毒,住院搶救者達70多人。這件事也令人想笑一下卻笑不出來,或者說不敢去笑。我的論調還是老一套:食物中毒的事件倘發生在農藥公司這樣險象環生的地方就不令人吃驚,出現在一家大醫院難免使人困惑。雷電劈什麼東西,大約不存在可以調查出來的原因。但食物中毒有因可查,無非投毒與食物腐敗這種理由。什麼原因我尚不清楚,但這麼多興高采烈前來“院慶”的領導與各界代表,競被紛紛放翻,使人想起《水滸傳》給客人放蒙汗藥的那些強人,口裏念念有詞:“倒也,倒也。”前麵說過,我不清楚這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麼,因而並未暗示有人投毒,醫院當然也不是水泊梁山。不管怎麼說,食物中毒發生在醫院總令人不安,此事恐怕也是該院70年所未遇之事。如果說此事於此境有什麼好處的話(這是不懷惡意地探究),那麼也有一條,即搶救及時。

食物中毒發生在醫院裏,是一件極偶然的事物,即本文所談的巧合,哲學上叫作“偶然性”。偶然性是不會經常發生(從上麵的事例看,千萬不要經常發生)的事情。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的尾聲中寫道:“我不知道某一事件為什麼發生,我認為我無法知道,因此我也不勞神去了解它,於是我就談到了偶然。”一些失意的,不圓滿的事件的發生,用偶然性來解釋也就常常達到了圓滿。譬如衛星發射失利,必出自偶然,因為火箭推進器某個部位的某個焊點脫落。但發射成功就決不是偶然,因為任何部位的任何焊點都不脫落及其他。

再說一件巧事,也算造物主對人開的另一個玩笑。今年4月,江蘇省某縣農民在池塘邊閑觀風景,他見有幼童落入水中掙紮,漸然下沉,行將溺斃,此刻有中學生解衣下水把幼童救出。這期間,此人始終袖手靜觀。當被救幼童與中學生走近時,他發現險被溺斃的幼童乃自己4歲的兒子。寫到這裏,我不願再寫下去。對這個“看客”的形態,人們可以用“如雷轟頂”、“追悔不及”或“涕泣不已”來形容。在此不說一個人可以漠然於另一個生命的消失,也不說一個成年男人見到一個孩子垂死時亦不授之以手的冷酷。對這個人,用“喪盡天良”來形容是恰當的,不管他平日多麼忠厚勤懇,此時已現出內心的全部卑鄙。這裏隻是說:蒼天何心?讓他的兒子險些在乃父眼前喪命。有人說,那孩子不如淹死,好讓他爹終身鬱鬱或是發瘋及自盡。又有人說,讓孩子救活了好,讓他爹時時在孩子麵前慚愧。這是一種巧合,這種巧合在殘忍中依稀透出了老天爺的匠心。

在種種謎一般的事件中,巧合以不該出現的方式出現了,人們百思得其解或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大約可以歸結於盧梭的一段話:“根據自然法則,任何發生的事情不能沒有原因。根據理性法則,任何無原因的事情都不能發生。”(《社會契約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