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簡要介紹組織學習的概念及內涵、組織學習的過程、組織學習的測量及組織學習與組織績效關係的相關研究。
2.3.1組織學習的內涵界定
對組織學習的關注最早可追溯到March和Simon(1958)的研究。Cyert和March(1963)是第一個提出組織學習概念的學者,他們認為學習是一種組織現象。Cangelosi和Dill(1965)發表題為《組織學習:對一個理論的觀察》的文章,開創組織學習理論研究的先河。而Argyris和Schn(1978)的《組織學習:行動觀察的理論》一書的出版,標誌著係統研究組織學習的學者開始出現。
通過組織學習而提高員工和組織能力的理論基礎應歸功於一些心理學家(如Thorndike,Watson,Pavlov,Skinner等)Smith(1776)、Taylor(1911)、Marshall(1920)、W(1936)、March、Simon(1958)、Cyert、March(1963)、Cangelosi、Dill(1965)、Bateson(1973)、March、Olsen(1975)、Argyris及Schn(1978)的研究工作。近期關於組織學習的研究呈指數般增長,例如Bapuji和Crossan(2004)基於1990-2002年的123篇出版文獻分析,指出組織學習的實證研究構成了組織學習研究的一個重要部分。組織學習領域的研究學派產生了一些不同的學術觀點,Easterby-Smith(1997)關於組織學習演化的理論根源的評述中指出了不同學科對組織學習(學科)的貢獻。Easterby-Smith,Antonacopoulou,Simm和Lyles(2004)給出了組織學習領域的一些重要貢獻。
盡管組織學習已經成為國內外學者廣泛關注的研究熱點,但是對於什麼是組織學習,目前學術界並沒有達成一致的認識。總的來說,可以歸為三大類:
1.係統和行為觀點。許多學者從整個組織行為的層次來看待組織學習。Argyris和Schn(1978)認為組織學習是組織成員發現錯誤,並通過重新構建組織的行動理論和組織圖式(organizational maps)從而加以糾正的過程;他們強調通過雙環學習(double-loop learning)對組織行為加以改進。Hedberg(1981)則認為組織學習產生於組織與環境之間的適應性和操作性的交互作用,它既包括組織被動適應現實的過程,也包括應用知識、積極促進組織與其環境相匹配的過程。陳國權和馬萌(2000b)也認為組織學習是指組織不斷努力改變或重新設計自身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的過程,是組織的創新過程。
2.信息處理觀點。很多學者從組織對信息處理過程的角度來看待組織學習。Huber(1991)認為組織通過信息處理過程而學習,組織的潛在行為就會改變,組織學習是包含知識獲取、信息分發、信息解釋和組織記憶的過程。Slater和Narver(1995a)和Garvin(1993)也持類似的觀點。
3.社會互動觀點。該觀點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對於組織學習的重要性。Senge(1990)認為學習型組織是指人們在組織中不斷擴展能力,不斷培養新的思考方式,不斷激發集體的願望,人們不斷地學習怎樣一起學習。
係統和行為觀點側重解釋組織整體和環境的交互作用,強調組織層麵上的學習,即探討組織為什麼要學習;信息處理觀點將學習作為一個信息的處理過程,即學習是如何發生和如何進行的;而社會互動觀點則更多地強調組織學習的集體探索行為。由此可以看出,組織學習的共性在於它是一種社會性的創造和應用知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