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漢詳解大詞典》編輯記(1 / 2)

《俄漢詳解大詞典》編輯記

龍史紅印

作者:張曄明

《俄漢詳解大詞典》出版於1998年6月,於1999年榮獲第三屆國家辭書一等獎,同時又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是黑龍江省圖書首次獲國家圖書大獎。作為責任編輯,自然為該書的編者感到自豪,也為我們黑龍江人民出版社感到光榮。這件值得記入我省出版史的大事雖然已經過去多年,回憶出版這部詞典的歲歲月月,感慨頗多。

1992年冬,黑龍江大學辭書所編纂的四卷本《俄漢詳解大詞典》已近尾聲,因經費緊張等原因,正打算另尋出版單位合作。得到這個消息後,我立即告訴剛剛從編輯崗位上退休的原辭書編譯室主任孫厚惠先生。我們師徒二人都很興奮,因為這個選題曾是我們1985年抓的重點選題,1987年因該項目列入《中蘇文化交流合作計劃》而調到北京一家出版社。當時孫先生曾為此糾結了好些日子。如果這次我們能抓住機會把該選題爭取回來,豈不是失而複得!我們向社領導彙報後,領導班子馬上開會研究,我有幸忝列末座,介紹情況,參加論證。會前,我心裏一直忐忑不安,作為俄語編輯,我希望領導能支持這部大詞典的出版;但我也知道,社裏當時的經濟狀況不好,甚至發工資都很困難,所以對長線重點選題的投入十分謹慎。出乎我意料的是,當我介紹完大詞典的情況後,立即得到了社領導的一致同意,並表示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個選題爭取到手。這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個國有出版社的領導,應該具有使命感、責任感和榮譽感,隻有具備這種出版家的素質,才能在戰略抉擇中表現出自己的膽略和氣魄。決策作出後,當天晚上社領導全體出動,去黑龍江大學找有關人士商談。後來我又陪幾位社長多次去黑大。我們的誠心和承諾得到了黑大校方的認可,1993年夏季,雙方正式簽訂了出版合同。

這部大詞典由於規模大、起點高、學術分量重,所以從開編起就被賦予了許多崇高的“身份”:1986年,在季羨林、葉水夫、許國璋、王佐良、楊周翰、董衡巽等知名學者的一致支持下,這部大詞典被國家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確定為“七五”規劃重點項目;1987年被中蘇兩國政府列入《中蘇文化合作交流計劃》;1989年被列入《中蘇教育科學合作計劃》;1995年被列入國家“九五”出版規劃重點圖書;1997年被列為黑龍江省重點工程圖書。所有這些“身份”都要求大詞典必須在學術水平、編纂質量、出版質量上達到我國最高水平。

為保證大詞典的學術水平和編纂質量,首先要有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隊伍。這點是有保證的。大詞典的主編趙洵、李錫胤、潘國民先生均是具有國際影響的俄語詞典編纂權威;從哈爾濱、北京、重慶、長春、成都、南京、上海、杭州等地聘請的52位編者也均是國內一流的俄語專家。其次,要有縝密的編纂“法規”。因此,編委會又為大詞典製定了詳細的編寫方案和編寫體例,指定的主要中外參考書目達210種。其三,參與編纂的人員要有獻身精神。因為編詞典的工作一直被中外學人視為“苦工”,就如李錫胤先生所形象地比喻的那樣“蟲魚之役,病於夏畦”。重慶、南京、杭州等地的編者們,在夏日炎炎的“火爐”裏揮汗如雨,逐字逐詞“雕琢”,當時普遍沒有空調設備,冰箱成了讓腦袋暫時“冷”一下的最好選擇。哈爾濱、長春等地的編者們,在冬季的寒夜裏,暖氣停了還得“午夜一燈,曉窗千字”。 大詞典的編纂有了這三個有利條件,進展順利,終於在1995年完成。

編成的《大詞典》具有六大特點:1.收詞量大而廣。收現代俄語通用詞彙、專業詞彙、縮略語及專名24.6萬條,創國內俄漢工具書收詞之最。2.兼采俄蘇和英美辭書編纂法之長,在語詞為主的前提下適當增收了百科詞目。3.采用多層次釋義法,區分意義、意味和特用三個層次,既避免了釋義過分籠統,又避免了釋義過分零碎,使俄語詞義體係一目了然。4.采用多種釋義手段,如翻譯、解釋、指出使用範圍、同義詞、反義詞、各種標注,拉丁文學名、詞源等等,縱深揭示詞義內涵。5.提供豐富的例證。除詞組和短句外,還有占全部語料20%的13萬條精選例句出自俄國經典名著。6.書後列有17種附錄,涉及俄語語法、其他語言文字、曆史、地理、計量、科技術語符號等方麵,許多圖表是編者首次歸納總結的,既有學術價值,又有很強的實用性。1995年12月,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小組組織7位專家對大詞典進行了鑒定和驗收。專家一致認為:該詞典是我國雙語詞典編纂史上的裏程碑,具有世界水平。它在收詞量、功能性、詞義體係、揭示詞義內涵等方麵都有重大突破;它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反映了我國當代俄語工作者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