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快樂如斯,享受精彩人生(3 / 3)

約翰對自己的烹調技藝已經十分自信,覺得完全可以在眾人麵前露一手了。於是,他開始邀請鄰居和朋友到自己家裏來品嚐,他烹調的一道道鮮美的菜肴果然贏得了人們的讚賞。因此,他也經常得到鄰居和朋友們的回請,這樣,他又結識了很多新朋友,他的客人隨之也越來越多。

烹調重新“烹調”了老人的生活。他不再感到孤獨和寂寞,他又變得那麼開朗,那麼生氣勃勃。生活對於他,又展現出了迷人的魅力和絢爛的色彩。心理學上有個“漣漪效應”,也稱為“模仿效應”,描述的是這樣一種現象:往一湖平靜的湖水裏扔進一塊石頭,會產生一圈又一圈的漣漪,一直會影響到池塘的邊緣。對於故事裏的約翰來說,烹調就是這樣的石子,使他從寂寞中解脫出來,重新煥發出開朗樂觀的精神。

擁有友情最快樂

有研究發現:朋友關係最能提高人的積極情感,它是積極情感最普遍的一種來源。當被測試者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他們的積極情感最高,跟家人在一起時則略低,而獨處時積極情感水平是最低的。

這是因為跟朋友在一起時這種友善的氣氛讓我們覺得幸福和快樂,而且經常做一些共同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共同喜歡的運動、親密的談話等,這些活動看起來很普通,但對人們心理的影響作用卻不少,通常能給一個人帶來很大的愉悅感。

我們總是習慣對友情做出種種要求,幻想著哪一天,朋友就會滿足自己的願望。如果他們沒有滿足你,你就會很失望、氣憤、難過。但是,你有沒有反思過,是否自己交朋友的目的性太強了?這樣的結果是朋友的錯,還是自己的要求太高了,讀了下麵這個小故事希望你能得到一些啟示。

從前有一個人,好為人打抱不平,而且仗義疏財,所以,天下的人幾乎都是他的朋友,他也因此而自豪。

在這個人快要去世的時候,他把兒子叫到床前,語重心長地對他兒子講,別看我自小在江湖闖蕩,結交的人如過江之鯽,其實我這一生就交了一個半朋友。

兒子納悶不已,父親的一生朋友無數,怎麼可能隻有一個半朋友?他非常疑惑地問他的父親為什麼。

他的父親就貼在他的耳朵跟前交代一番,然後對他說:“你按我說的去見見我的這一個半朋友。見過之後,你就會明白我的意思了,朋友的要義你也自然就會懂得。”

兒子帶著父親的囑托上路了,他先去了他父親認定的“一個朋友”那裏。對那個人說:“我是某某的兒子,現在正被朝廷追殺,情急之下投身你處,希望予以搭救!”那人一聽,沒有做任何的思索,趕忙叫來自己的兒子,喝令兒子迅速將衣服換下,穿在了眼前這個並不相識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自己兒子卻穿上了“朝廷要犯”的衣服。

兒子此時明白了:在你生死攸關時刻,那個能為你肝膽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親生骨肉搭救你的人,可以稱做你的一個朋友。

幾天後,兒子又去了他父親說的“半個朋友”那裏。看到那個人後把同樣的話又說了一遍。這“半個朋友”聽了,對眼前這個求救的“朝廷要犯”說:“孩子,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這裏給你足夠的盤纏,你遠走高飛快快逃命,我保證不會告發……”

兒子又明白了:在你最困難的時候,那個能夠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也可稱做你的半個朋友。

回到家裏後,兒子將見過“一個半朋友”的經過講給了父親聽,父親笑了,說:“你以後應該知道怎樣去交朋友了吧。”兒子鄭重地點了點頭。

那個父親的臨終告誡,也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交友的道理:你可以廣結朋友,也不妨對朋友用心善待,但千萬不要要求朋友給你同樣甚至是高於你付出的回報。善待朋友、與朋友交往是一件很單純的快樂之事,其意義也常在此。如果你總是希望得到回報,快樂就將大打折扣,失望卻會如影隨形。要知道,朋友有很多種,不僅僅在於肝膽相照,比如,互相能吐露心聲,彼此在情感上能互相支持的可以算是朋友;有共同興趣的可成為朋友;能夠共同分享食物、禮品的可以是朋友;能在工作中、生活中提供建議和有用信息的可以成為朋友;能在你困難的時候幫你的也可以是朋友;平時見麵點頭微笑,在一些舉手之勞的小事上能幫你的也可以算是朋友……但不管是哪一種朋友都沒有十全十美的,不可能完全按你的想法做你認為他該做的事。知道這些,你就不會要求朋友的回報,更不會去強求,朋友間的關係也會因此變得輕鬆。

你現在可以再問自己:

“我有多久沒有過和那些老朋友在一起時那種快樂的感覺了?有多久沒有和以前的同學見麵了?有多久沒給原來在一起的老同事打過電話了?”趕快打個電話吧,有空的話就出來見個麵坐坐,或者至少彼此問候近況,開一些溫馨的玩笑,感受一下真誠的友愛,你的心情立刻會變得很好。而且,你還會發現,當你被朋友關心和想念的時候,會覺得無比快樂。

無限快樂從零開始

零不代表沒有,它是比登峰造極所帶來的愜意還廣博的樂趣的開始。

一季莊稼收獲了,收拾收拾,又是一塊嶄新的土地;一個學期結束了,整理整理,又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一段感情結束了,調整調整,明天又有一輪新的朝陽;一座山峰爬到了頂,看看景致,下到山腳再去征服另一座山頭。人生就是不斷地從零開始,不斷地還原本態,不斷地發掘新起點的過程。

哈佛大學的一位校長來北京大學訪問時,講了一段自己的親身經曆。

有一年,校長向學校請了三個月的假,然後告訴自己家人:不要問他去什麼地方,他每個星期都會給家裏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原來校長隻身一人去了美國南部的農村,嚐試著過另一種全新的生活。在農村,他到農場去打工,去飯店刷盤子。在田地做工時,背著老板吸支煙,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說幾句話,都讓他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愉悅。最有趣的是最後他在一家餐廳找到一份刷盤子的工作,幹了四個小時後,老板把他叫來,跟他結賬。老板對他說:“可憐的老頭,你刷盤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校長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環境後,卻覺著以往再熟悉不過的東西都變得新鮮有趣起來。工作成為一種全新的享受。

這三個月的經曆像一個淘氣的孩子搞了一次惡作劇一樣,新鮮而有趣。更重要的是,回到一種原始狀態以後,就如同兒童眼中的世界,一切都那麼有趣,也不自覺地清理了原來心中積攢多年的垃圾。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夠定期給自己複位歸零,清除心靈的汙染,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與生活。

再美麗的風景也有厭倦的時候,再美味的佳肴也有吃膩的時候,再好的戲劇也有落幕的時候,再好的筵席也有散場的時候,再偉大的人物也有退出曆史舞台的時候。歸零人生,是對人生樂趣的發掘,更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談遷是明末清初的史學家,花費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六次修改,終於在50歲的時候完成了一部五百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這部書稿竟然被小偷當做寶貝偷走了,二十多年的心血轉眼間化為烏有,這對於任何人都是致命的打擊。但是,談遷並沒有被厄運擊垮,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終於寫出了更加翔實精彩的《國榷》。

生命的歸零,在談遷身上散發出異樣的光彩。劉歡在一首歌中唱道:“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隻不過是從頭再來。”學習生活歸零,其實就是讓自己的人生不斷空杯,任何時候都別忘記從頭再來。它是一種放棄,更是一種執著。

從零開始的人生不是簡單的複返和循環,而是一種質樸的心態,一種無聲的超越。譬如,煙花女子有一天接受了道德的洗禮,結束了皮肉生涯,從良了;怙惡不悛的惡人有一天良心發現,金盆洗手,洗心革麵了。這種歸零能引起一個人生命的質變,它意味著對自然情趣與心靈空間的延展。

從零開始的心態讓心靈遠離燥熱,給人生注進了無限的快樂,也是對因不幸、挫折、痛苦、鬱悶、失敗而導致心灰意冷的果斷揚棄。它以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恒定的心溫為生命的價值注入更多理性的因素,從而顯得大氣從容,深沉豁達,寵辱不驚。

雅有雅趣,俗有俗樂

作家王蒙曾經說過:“我每天都吃三頓飯,睡八小時覺,大便一次,小便六七次,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樣是雅還是俗。我愛聽柴可夫斯基、貝多芬、馬勒、舒曼的交響樂,是因為我愛聽,不是因為它們雅或是還不夠雅。據說,素食是雅的,而‘肉食者鄙’,但是我還是常常吃肉,除了吃肉要票的那些年。所以,我深為吃肉不要票而歡欣鼓舞歌功頌德,不論這有多麼鄙。我愛聽梆子戲、相聲、芭芭拉·斯特拉桑德與鳳飛飛的流行歌曲,不害怕也不避諱它們的俗,因為我愛聽,從中能夠得到某種愉悅。寫文章,我要稿費,因為我有這個俗的需要,也就不怕其俗。我又不會專門盯在稿費上,不是為了雅,而是為了文章的最佳效果和我與編輯出版部門的友誼,還有我作為一個作家的自尊自信。”

王蒙富有哲理的話向我們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使自己的興趣廣泛一點,多涉獵一些雅的、俗的,喜歡自己喜歡的,能給人生增添無限的樂趣。

音樂必不可少。重金屬搖滾、藍調爵士、鄉村民謠、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民族音樂、輕音樂能聽的最好都要聽一聽。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這是不言而喻的。好的音樂讓人心曠神怡,感悟生活。所以,如果有條件,就盡量欣賞欣賞音樂吧。

電影也是不錯的選擇。愛情片、音樂片、戰爭片、科幻片、動畫片、恐怖片、災難片、探險片、動作片、喜劇、戲劇、曆史劇,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過人之處。無論哪種電影,無論哪部電視劇,皆有其獨到之處。有條件,要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看。

愛跳舞,交誼舞給人帶來青春的活力。每當耳邊響起悠揚浪漫的慢三步舞曲,腳步總會不由自主地滑到舞池,踏著音樂的節奏配合舞伴翩然起舞,尤其是遇到合拍的舞伴,那種酣暢愉悅的感覺堪稱一流享受;而隨著震耳欲聾、節奏強勁的迪斯科音樂舞動,則可以讓他無限放鬆地回到了他生活了16年的新疆……樂趣無窮的交誼舞不知不覺中為他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愛讀書,書籍溫暖了寂寞的心靈,豐富了內心世界。小說中至善至美的人間真情讓人們懂得做人貴在與人為善;報刊雜誌中豐富的知識、幽默的小文讓人們在認識世界的同時,增加了些許幽默;每當遇到挫折無人能排解孤獨和寂寞的時候,充滿人生哲理的書籍則可以讓人們打開心結。好書如良友,一生伴你行。

愛上網,網絡給自己帶來了溫暖的友情和寫作的動力。網友之間的交流仿佛將你帶回故鄉的少年時代,這種沒有功利色彩的友情令人們樂此不疲。

愛遊泳、打乒乓球、羽毛球,這些運動項目給自己增添了活力。工作學習之餘,多運動運動,不僅鍛煉身體,還能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不可多得的樂趣,何樂而不為?

那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業餘愛好豐富了個人的日常生活,充實了個人的內心世界。而如果一個人能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聯係起來,那麼他就更能夠經營出豐富多彩幸福歡樂的人生。

人生成功的重要訣竅就是經營自己的長處,因為經營自己的長處能給人生增值,而經營自己的短處則會使人生貶值。馬克·吐溫曾經棄文經商,因不懂經營之道,幾次嚐試幾次失敗;後來重走創作之路,因其文學天賦而很快擺脫了失敗的困境,成為一代文豪,他的成與敗皆為興趣使然。由此看來,一個人在選擇職業的時候,無須多考慮這個職業能為自己帶來多少名利,重要的是應該選擇最能使自己全力以赴、最能發揮自己興趣特長的職業,這樣才能把自己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經營出有聲有色的人生。

興趣愛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原動力,願每個人在自己所喜歡做的事情上都能小有成就,那麼對個人而言日子將會過得有滋有味;對世界而言,又增添了無數個推進人類文明的可能性,這個世界也會因此而變得更美好,更有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