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
這是李暢興的又一本令人鼓舞的文集。
作者以滿腔熱情,歌頌了他接觸到的一大批散射著光彩的人和事。
書名標為《戰旗獵獵》,雅而不俗、催人奮進!作者連續創著了八冊書,係統地謳歌了農村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業績。前七冊,已於1993年至2004年分別出版,現在的這一本,是第八冊。書中以農村基層幹部和鄉鎮企業家感人業績為主線,也涉及到方方麵麵的新鮮事物、英模人物。
饒有趣味的是,作者對鄉鎮企業的發展及其骨幹人物,以軍用語言作了形象、生動的“三部曲”式的得體剖析、描述和譬喻:把起步階段所寫文章的書名稱為《異軍驍將》;把大發展階段的結集叫作《勁旅英豪》;把現時階段的新著名為《雄師謀帥》、《戰旗獵獵》等——令人耳目一新,讀來感到恰切而有氣勢!
我覺得這個“謀”字,用得很妙,很貼切,也很有意義。
大家都知道,發展鄉鎮企業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農業的重要內容。早從50年代起,毛主席就曾相繼指出:農業要“向廣度和深度進軍”;農村要“亦工亦農”;還預見到這是農村“光輝燦爛的希望”所在。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第二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又明確地指出:農村“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並讚譽鄉鎮企業的發展,是經濟建設中的“異軍突起”。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人,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在莊嚴、盛大的第十五次黨代表大會上,更向全黨響亮地提出要“繼續發展鄉鎮企業”。鄉鎮企業得到大發展,是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它改變了農村麵貌,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培養、鍛煉、造就了一大批有勇有謀、富有才幹的農民企業家。為今後繼續攀登新台階,或者說二次創業,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當然,在看到光明的時候,同時也要想到困難。縱觀當前形勢,應當說,鄉鎮企業繼續發展,既麵臨著機遇,也麵對著挑戰。現在國內外競爭日益加劇,鄉鎮企業的大量產品勢必要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物美價廉”的競爭力,已成為生存發展的關鍵,誰也超脫不出優勝劣汰的鐵的規律。由此而論,要辦好鄉鎮企業,“謀”字就成了決定性因素——這正是作品中引用《孫子兵法》的“上兵伐謀”之意。
正好本書可適應這一需要,對善於謀劃、正確決策提供些參考和啟迪。書中頌揚的那些加強市場觀念、增強預見性、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嚴格企業管理、勤儉辦事、幹部帶頭和關心職工生活、尊重職工主人翁地位等等閃光點,可以說都有借鑒意義。
在已出版的八冊書中,還介紹了作者耳聞目睹的人、事和風情,又收入了作者一些有感而發的散文、短評、詩歌,也頗有見地。
我對這本書的總印象是:這是作者充滿熱情之作,是加倍辛勤之作,也是頗富文采之作,很值得一讀。
(吳振,原天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中共黨的全國十五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