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紀大采風中高揚時代主旋律(1 / 3)

——於“第四屆中國世紀大采風活動”高層論壇上的講稿

天津市正處級公務員、國家級黨員作家李暢興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

首先向大家問好!我叫李暢興,來自天津市,是本屆“世紀大采風活動”三篇文章的作者。今天,我同我的三位主人公英模和朋友王維和、孫鳳安、於學基,一起有幸來首都,參加這個英才薈萃的學習、交流盛會,感到異常興奮、深受鼓舞!借此機會,我簡要彙報一下,在從事黨、政工作的同時,我從個人興趣愛好寫作,到自覺圍繞黨的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寫作動機的演進,和思想飛躍的曆程,特別是彙報一下,在我采寫此次來京的王維和、孫鳳安、於學基,這三位具有品高德馨、嘉言懿行的優秀企業家時,緣何會有非寫不可的強烈欲望和文思如泉的澎湃激情?我彙報的題目是:《在世紀大采風中,高揚時代主旋律》。

我出生於河北省深澤縣的貧苦農家。無論在本縣上初中、去石家莊讀高中,還是到天津上大學,我都享受著全校最高的助學金,是黨和國家,給我創造了學習機會、提供了學習條件!我深知:我的知識、工作和我今天的一切,都是黨給的,所以,我感到黨和人民給我的太多、太多,而我所做的卻太少、太少,對黨和人民有著一種負債感,總想以己綿薄之力,盡誠竭節地為國家和社會多做些益事——這就是我勤懇工作、奮發寫作的潛能和動力!

我自幼愛好寫作。在校畢業後,我邊工作邊以通訊、散文、詩歌等短小形式,寫些身邊的好人好事寄給報、刊,陸續登出後,更加激發和提高了我的寫作興趣。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一如惠風春雨,滋潤萬物,神州呈現勃勃生機!辨證唯物主義認為:時勢造英雄,而英雄又推動曆史前進。在改革開放中脫穎而出的那一個個英雄模範,是真正的風流人物、時代驕子,正是他們這些社會精英和中堅勁力,同廣大群眾一起,沿著黨指引的正確航向,推動著我們偉大中華民族昂然挺進!這些創造性勞作在各條戰線的英模人物,有些就在我的身邊,他們那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率先垂範、奉獻社會的可貴精神,一次次深深地感動了我,使我心潮激蕩,於是就產生了,必欲將其業績公之於世,才心安的強烈寫作願望——他們猶如波翻浪湧的時代大潮中朵朵閃光的壯美浪花,而作為以蕩滌歪風、弘揚正氣為己任的黨員報告文學作家,理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厚重的使命感,勇立潮頭,在準確把握中央最新精神的前提下,自覺而又及時地慧眼捕捉、巧思撰寫、引吭高歌這些與時俱進的時代英模,以便使他們的事跡和品格,能激人鬥誌、催人奮進,從而加快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就是基於這個認識和動機,我才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根據組織和群眾的推介,以“隻爭朝夕”的緊迫感,見縫插針地利用下班後和節假日去采訪。雖然國家為我配有公車,但我一般都是騎著自行車來去,這樣既節儉又方便,還能錘煉艱苦奮鬥的作風。當我占有翔實素材後,再用晚上時間進行認真梳理和精心寫作,然後修改、打印,待征得本人和有關黨組織同意後再寄出——20多年來一直如此,甚至連大年三十和春節也很少休息一整天,這是我的同事和朋友們都知道的。我很讚成法國著名作家安德烈·紀德所言:“幸福,是你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這樣雖然緊張和勞累一些,但因被寫主人公和眾多讀者,需要和歡迎我這樣做而樂此不疲!至今已陸續在京、津、香港和其它省、市報、刊上發表詩、文百餘萬字,並出版了七本報告文學和記實散文專集,第八本也將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我先後寫過的黨、政軍、警、工、農、商、教、醫等不同行業和職務的主人公,有73人,今天坐在這裏的王維和、孫鳳安、於學基,就是其中三位傑出的代表——通過時間的淘礪和眾口的評說,他們都經住了考驗,曆練得更趨成熟,有的當選天津市優秀書記標兵或人大代表,有的榮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鄉鎮企業家或全國政協委員。我十分清楚:我之所以能為人民做些工作並寫出一些經住考驗、受到歡迎的報告文學作品,都是因為黨和人民對我的精心哺育和強國富民的“改革開放”為我提供了豐富素材;其實,真正付出辛勞、建樹功績的是那些務實創新、各有千秋的主人公,我們作者,隻不過是幫其收獲、告知世人而已;況且,對我這個一直深感為黨和人民“做的太少、太少”,因而總“有著一種負債感”的黨員幹部來說,能寫些文章惠及他人,也是我如願以償地對黨和人民應有的回報。正是出於這個想法,從1982年開始,盡管我家有年高老人和上學的孩子,生活比較清苦,但我仍堅持陸陸續續地,把一筆筆零零星星稿費,隨時捐獻於擁軍、支教、扶貧、助殘、救災和繳納黨費,至今累計已達兩萬餘元,曾受到天津老市長李瑞環在全市大會上指名表揚和中央組織部嘉獎,人民日報也以《好黨員李暢興》為題刊登文章,這當然是對我的鼓勵,這也說明我應繼續堅持下去,並力爭做得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