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殲滅北伐之天軍之後,回師蘇州,將新軍兩師人馬防守於泰州,蘇州等重鎮,防止再有天軍北上威脅北京,二為接應在揚州,廬州一帶布防的江北大營防線。鹹豐繼派出武衛一二師之後,最終將裝備齊整的第三師也派出來,歸於肅順之下,協助琪善防衛皖、蘇北之地,至此北方防線,固若金湯,天軍難以威脅北方。
洪秀全在得知北伐軍被圍之後,與眾將高議數天,最終下決心由國宗賴漢英,調悍將陣玉誠率軍往援,豈知大軍剛到廬州,北伐軍覆滅的消息就已傳來,洪秀全振驚,速令陣玉誠南返,害怕江南清軍趁勢反撲。陣玉誠受命,並沒有直接南返而是兵出廬州之後,以大軍兵圍廬州,廬州官兵這次沒能抵擋住陣玉誠的進攻,守城數日,城破。琪善江北大營損失慘重,退守揚州。
在天軍北伐之時,南方天軍進展也受到一定的挫折。西王石達開在兵發湖北之後迅速再克武漢三鎮,兵逼武昌。但這次卻不像上次之時那麼順利,向榮向來對天軍仇恨,又有馮子才這員大將率軍死守。石達開在武昌城下連連受挫,最後胡林翼率剛組建不久的湖北團練萬餘人往救武昌,同時扼守荊襄的雲貴總督也派兵來援,石達開怕被清軍兩麵夾擊,隻得退回武漢三鎮,向榮見石達開退,會合胡林林翼等人率軍十萬反攻石達開,雙方在武漢大戰數日各有損失,最終清軍兵疲隻得暫時罷兵,退回武昌。
湖南方向林紹章驕傲自大,指揮失當,被左宗棠會合曾國番湘軍團練,大敗於湖南湘潭,天軍損失萬餘人,退回九江。雙方再次進入對峙階段。
鹹豐的麵前擺著僧格林沁快馬從毫州送過來的奏折,神情說不清是悲痛還是氣憤。又是一次全軍覆滅的慘劇。鹹豐不是怪僧格林沁太狠心了,作為軍人僧格林沁能做的隻有那些了。他怪的是為什麼在那樣的情況之下,李開芳等人還是要一味地去白白送死,三萬條鮮活的生命,三萬南征北戰的英勇男兒就那樣瞬間倒在了血泊之中。鹹豐長長地歎息了一聲,再次拿起僧格林沁的奏折仔細地看了一下。
“吾皇萬歲,職僧格林沁千裏之外叩問吾皇聖安。職於是鹹豐三年七月十日兵圍毫州,發賊李開芳部妄圖突出重圍,於七月十二日晨發起衝峰,損兵萬餘之後,退回城池。職謹遵吾皇之命,派人勸降,不得。發賊於十三日兵分四路向我陣地發起衝峰。職無奈,隻得反擊,李開芳等部三萬餘人,全軍覆沒,李開芳,林鳳祥死於亂軍之中。職未能完成吾皇之令,罪該萬死,請吾皇降罪。”鹹豐望著奏折苦笑了一下,他怎麼可能降罪於僧格林沁。想抓到李開芳,林鳳祥完全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新軍初創,現在兵不過十萬,完全缺少有能力的高屋指揮官,李開芳,林鳳祥在天國可以算得上是比較有頭腦的天國將領,將來自己肯定還要招募士兵,沒有將領怎麼帶?僧格林沁有功無過,這是鹹豐心裏明白的。放下奏折,鹹豐提筆揮寫起來。無外乎要嘉獎新軍與僧格林沁罷了。
寫過嘉獎聖旨,鹹豐又拿起另一份奏折,這份奏折與僧格林沁的勝仗完全相反,是不折這扣的大敗勝。為了接應北伐天軍的突圍行動,洪秀全指派了天軍青年悍將陳玉誠,李秀成兩人率軍出南京,直接北上,一路上勢不可擋,但卻沒想到李開芳一部這麼快就被僧格林沁消滅在毫州之地,洪秀全得信慌忙命令李秀成和陳玉誠兩人領兵折返以防清軍趁勝南下。陳玉誠與李秀成在池州附近,猶豫不決了很久,最終壓下了為李開芳等人報仇的悲憤心理,領兵折返。不過兩人卻沒有完全聽從洪秀全的命令,折返至南京外圍而是兵分兩路,陳玉誠一路人馬西進至安徽廬州,以其優秀的指揮才能,與清軍激戰數日,清軍不敵,廬州被克。另一路李秀成東進到泰州,泰州防守溥弱,守將望風而逃,等僧格林沁收到消息的時候,泰州已經落入天軍的手中了。到此天軍東可威脅蘇州,北可威脅揚州等地。江北大營主帥琪善在廬州一戰之中,兵力損失慘重,退守揚州無力反攻,而僧格林沁因怕李秀成兵進蘇州,隻得領兵回師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