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整個占領鎮江的戰役一直從早晨打到黃昏,付出近一百多人陣亡,兩百多受傷的代價,新軍終於將天軍女兵最後的一支抵抗的隊伍包圍在了原先的清政府的官衙內之內。
鎮江戰役再無任何懸念可言。對於新軍的傷亡如此之大,鹹豐不得不佩服蘇三娘的指揮若定的才能與三千女兵的堅韌不撥。懷著最後一次勸降的心願的鹹豐騎著高大的戰馬微馬來到蘇三娘一部三百餘躲藏的官衙之前。現在的蘇三娘已經是絕路了,他不想逼迫她,但是他又似乎覺得倔強的蘇三娘可能會再次拒絕投降。
事實正如鹹豐所料,在彈盡糧絕,無路可逃的絕境之下,腿部中了一彈的蘇三娘在手下副將的攙扶之下,依舊惡狠狠地拒絕了鹹豐的勸降。無奈之下,鹹豐隻得下令向官衙開炮了,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傷亡的情況,所有的包圍官衙的親揮步兵全都沒有參與進去。官衙在一輪輪炮火打擊之下,最終與蘇三娘和三百部下一起化作一堆瓦礫。
鎮江一戰從此奠定了鹹豐無與倫比的威望。英桂數萬大軍連數月而不得的鎮江鹹豐僅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便徹底占領了。這一仗被之後的史學家們稱之為中華帝國的複興之役。
鎮江的陷落引起的一起起的連鎖反應。首先因為鎮江陷落而遭到威脅的天京急急忙將四麵的兵力布置到各各要地上來,驚慌的洪秀全更是連夜下令要求在西線上與湘軍作戰的石達開和鎮江廬州與李鴻不斷捉迷藏的陳玉誠與李秀最大限度的靠近天京以為側應。
四麵與天軍作戰的湘軍,楚軍與淮軍見到鹹豐如此快速地收複了鎮江之後,在一翻歌功頌德之後,見機不可失同時發力向天軍各路守軍發起了超過以往任何一次的反擊。被迫退守武昌的曾國藩在數月的休整之後,湘軍擴增至五萬人,其中竟有洋槍隊一萬餘人,下了狠心的曾國藩不遺力地快速向新式軍製轉變著。鎮江收複的消息一傳到曾國藩耳之後,這位屢遭石達開“羞辱”新任湖北巡撫立即集結全部了湘軍五萬餘人,連同胡林翼的鄂勇三萬餘人當天便向鎮守武漢與漢陽的石達開部天軍發起猛攻。
陣兵南昌的左宗棠也是同時兵發九江豈圖借機一舉攻克九江這個長江要塞,截斷東西天京的聯係將天軍分割成兩塊。左宗棠手下的三千楚軍同樣被左宗棠擴編至兩萬餘人,所有的槍炮全部從德國在山西的兵廠得來。與曾國藩不同的是,左宗棠的楚軍的編製與訓練幾乎與武衛軍一模一樣,這還要歸功於那一個連教導連與老楚軍。
李鴻章這路人馬更是勢不呆擋,不是害怕淮軍傷亡太大,李鴻早就揮師直接攻打廬州城了。與李秀成捉了十幾天迷藏之後,李鴻章終不負鹹豐所望將廬州外圍據點全全部打掉。陳玉誠與李秀成隻得守在廬州與滁之間無法動彈。
形勢對於太平天國來說可以用急轉直下來形容。許多原本依附天國的地方起義軍見清軍勢不可擋,太平天國大有瞬間消亡的危險,紛紛見識地向清軍投降。鹹豐為了鼓勵起義軍,下令善待投降的投降天軍,這更讓及及可危的天軍戰場形勢不容樂觀起來。
洪秀向陳玉誠李秀成下令其回師天京之後,兩人幾乎入棄了所有了皖中疆域,隻是死守在廬州與滁州兩地抗恒著李鴻章的淮軍犀利攻勢,若非陳玉誠愛兵如子,兵法蹈略出眾,天軍眾誌誠誠,又兩地城池堅固,天軍早已隻能無奈的退回天京等待太平天國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