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二十五年七月,就在中英兩國在國際上因為南中海的劫船事件,以及遲遲未能解決的西藏事件的時候,印度詹西女王坐著由天津出發的,一艘巨大的“商船“經由馬六甲海峽回到了印度。雖然兩國都在大打口水戰,但是為了新加坡的貿易價值,以及英國人向來的驕傲自大,並不認為大清政府敢於獨自挑戰自己的海上權威。因此,英國人並沒有在馬六甲限製大清的商船通行。
相反由於大清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外貿易出口國家,每年從這裏通過的大清商船無以計數,為英國人帶來的巨大的利潤,在這一條上,英國政府便沒有理由拒絕大清國的商人們在馬六甲海峽通過,相反為了方便大清的商人們做生意,英國政府對大清的商船向來都是大開方便之門。
“東方“號商船是由天津最大的商行開往歐洲的,英國新加坡當局在對“東方“搜查了一遍這後,發現這艘商船與以往通往歐的大清商船幾乎沒有兩樣,除了載了一些洋人之外,貨艙裏,幾乎堆滿了大清聞名世界的瓷器、茶葉以及絲綢。
在“東方“號船長贈送了新坡加官員們每人幾匹質量上好的手工織造的絲綢之後,“東方“號順利地通過了馬六甲海峽。隨著工作革命給世界帶來的巨大影響之後,手工業品漸漸淡出了商業市場。
然鹹豐卻以自己後世眼光,仍然保留著大清幾家大型的手工業絲織工作坊。在後,隻要談到手工製造的東西,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認為那絕對是好東西。於是乎,不管是美洲的還是歐洲的手工業產品,在中國都成為了價格高昂的奢侈品。
鹹豐不想大清發展到後來,在市場充斥的都是帶著英文符號的所謂“名牌“產品,他要打造大清的世界品牌,讓後世界裏那樣什麼“lv“、“香奈爾“等等東西時常出現大清百姓的口中,而且一說到這些,就滿臉羨慕,恨不能自己也能擁一件一樣的表情。
隻不過天津的這家紡織作紡,雖然明麵上是由一名姓李的老板所有,其實暗地裏,卻是大清天機處的一個下屬機構,專門負責與分散在歐洲等國之間的天機處成員聯絡。因此,“東方“號幾乎每年都會在馬六甲海峽通過許多次,新加坡的英國官員們幾乎都與“東方“號上的船員以及船長熟識了。這也是“東方“號這麼容易通過馬六甲的原因之一。
閑話少說。“東方“商船這次出奇地並沒有直接駛往歐洲,而是經過十幾天的漫長航行之後,以印度的加爾各達港停靠了。並且在這裏卸下了大批的商品之後,才起航駛往歐洲。在經過大清“商販“的“疏通“之後,詹西女王與大清政府援助給她的大批裝備,在印度方麵的天機處成員的配合之下,安全抵達了印度詹西地區。
鹹豐二十五年七月底,回到詹西的拉克西米隨即便向外界透露了自己的消息並且當天便站出來號召印度人民再次聚集起來,反抗英國帝國主義在印度的殘酷統治。
對於詹西女王突然“死而複生“的消息,英國印度官方為了穩定印度的局勢,並沒第一時間進行對拉克西米的迫害行動,而是高調地向外界聲稱,這很有可能是一小股“叛亂份子“的挑撥,要求印度人民不要相信拉克西米的話,英國人對印度是絕對友好的國家。
然而事實卻是勝於雄辯的。很多當年跟隨過拉克西米發動起義的印度起義老兵們認出了拉克西米。這些人在起義失敗之後,被印度保守勢力以及英國政府抓住,經達了幾年的殘酷關押之後,得以回到家鄉。
但是他們仍沒有忘讓拉克西米,對於拉克西米最後一戰,帶著一千多起義軍與英國騎兵浴血撕殺的場麵記憶猶心。他們對拉克西米的“死“感到痛心。但是當突然之間拉克西米神奇般的回到了印度之後,這些老兵們埋藏在心中多年的激動第一時間爆發了。
鹹豐二十五年八月,拉克西米在詹西地區幾天之內便招集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部隊,這些人之中大部分都是曾經跟隨過她的起義軍老兵。這讓拉克西米的本錢厚實了不少。
這一消息傳出之後,印度英國官方終於相信了拉克西米還活著的事實,他們對於拉克西米的行勸感到十分的恐懼。他們再不向外界發出一些毫無意義的所謂“友好聲明“了,而是開始對拉克西米的部隊進行鎮壓了。
八月十一日,印度英國官方調集了詹西地區的一千多英軍以及五千多名印度土兵,開始對拉克西米的部隊進行掃蕩。然而詹西女王在詹西地區的聲望遠遠高出了英國官方的料想。拉克西米在印度人民起義失敗之後,被英國官方一度認為已經死在了戰場之上。
對於這名為了印度人民解放事業而付出生命的女王陛下,詹西地區的印度人民十分懷念。在她“死“後的十幾年之間,詹西女王的故事一直還在詹西以至於印度的各個角落裏流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