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燃燒的新加坡(2 / 2)

女王的“複活“讓詹西地區的印度人民看到了希望,他們不想與女王的部隊作戰,八月十三日夜裏,抵達詹西的英軍與印度土軍將詹西城包圍了。但是在拉克西米的不斷號召之下,五千名印度土兵突然於當天夜裏發動了爆動,將英國所有的軍官全部殺死,並且俘獲了幾百名英國士兵。

拉克西米的這次起義,後來被曆史稱之為印度第二次民族在起義。八月十三日的這次勝利令拉克西米回到印度之後,第一次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她將暴動的五千多名印度土兵收編,從其中挑選了一部份精壯的士兵組成了一支三千多人的精銳部隊,將大清政府援助給她的裝備全部裝備到了這支部隊身上。

而這三千多人就成了為拉克西米在今後後抗英國殖民統治者的主要力量。八月十五日,拉克西米在詹西重建了詹西王國,並成了立“解放全印度“臨時政府,她被推舉為臨時政府的領導人。

第二次印度人民大起義,頓時令英國當局感到振驚。因為在詹西勝利之後,拉克西米便迅速組織兵力,對詹西的周邊城市地區展開的攻勢,其動作之快令英國人振驚不已,幾天之後,隨著拉克西米的不斷壯大,加入到起義軍行列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當拉克西米徹底收複了詹西土國之後,她的實力猛然增加到了五萬之多。

而沒有預料到詹西女王會發展地這麼快的英國官方,還在集結部隊向詹西開進。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因自己在印度的統治過於殘酷,使得原本一直被壓迫的印度人民,在拉克西米站出來的那一刻徹底爆了。

經受過一次失敗的拉克西米這次並沒有像上次一樣急於求成,他將部隊集結在詹西地區,爭取在英到來之前,將部隊訓練出一個樣子來。之後,拉克西米果斷地放棄了詹西城,率領部隊退入印度山區,開始了與英國遊擊戰的征程。

遲遲趕到了英國援軍到達詹西的時候,印度起義軍早已經將詹西城內的能帶走的都帶走了,隻留下了座空城,以及十幾萬印度平民。這是拉克西米不得已之舉。她深深地知道憑借著自己的力量還不能夠與英軍以及印度保守派勢抗衡,留這十幾萬支持自己的印度平民,隻是為了多保留一些起義軍的實力。

英軍主帥看到了十幾萬餓民與一座沒有任何起義軍的詹西之後,大發雷霆,卻又無可奈何。因為在印度,英軍的人數絕對不超過五萬人,他所帶來的三個師的援軍之中有三分之二其實都是印度的土兵。

在第一次印度土兵叛變之後,英國對印度王兵的監視就格外的嚴密了。幾乎每天了晚上,英軍就會領印度土兵將所有的武器都集中交由於英軍保管,等到天亮之後,再由英軍軍官發給土兵,這樣一來,英軍的行進速度就遠遠降低了。等到他們到達詹西之時,已經十幾天過去了,起義軍早就不知去向。

更重要的是,十幾饑餓的印度平民。如果不當即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那麼這批英軍很有可能被十幾萬平民生吞活扒掉。無奈之下,英軍隻得暫時停駐在詹西,通知印度英國當局盡快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

這樣一拖之下,又是十幾天過去了,英軍終於有時間去尋找消失的起義軍了。但是在沒有起義軍確切消息的情況之下,英軍不管將兵力全部分散出去。但他們又不能信任印度王兵,隻能依靠英軍自己去尋找。

這樣一來英軍的實力大減,拉克西米便利用這樣的機會,不斷給予英軍創傷,積小勝為大勝,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英軍。被起義這樣一小口一小口殘食得實在沒有辦法的英軍主帥,隻得讓一小部分英軍帶著一部分印度土兵一起外出,尋找起義軍。

但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嚴重不被英軍信任的印度土兵感到自身的不安全,並且印度起義軍的一再勝利,令他們內心也洗動了起來。終於在一次外外之時,一個團的印度土兵與帶隊的英軍小隊發生了衝突,事情無限擴大,發展到了武力衝突的階段。土後們將一百多人的英軍包圍了,之後,全殲英軍,投靠了拉克西米。

隨著這次事件的爆發,不久之後詹西的印度王兵再度發生嘩變。拉克西米看準備時機,率領數萬起義軍大軍再度攻克了詹西城,第二次印度民族大起義迎來了一個高潮。詹西女王的再次奪回詹西,令印度英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他們一麵向各地調撥援軍前往鎮壓起義軍,一麵開始與大清政府進行協商,希望盡快解決西藏事件所引起的兩國衝突。然而這個時候卻是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