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燃燒的新加坡2(1 / 2)

拉克西米在詹西的勝利大大地刺激了印度國內的反英勢力。當英軍緊急地調集了將近十萬軍隊前往詹西去鎮壓詹西印度起義軍的時候,便造成了一個巨大的隱患--印度各地出現了其大的兵力空缺。

自英國人占領了印度之後,其主要用來壓迫印度人民以及壓榨印度殖民利益的工具是東印度公司。這個臭名昭章的公司,其本質上其實就是一個向東南亞地區販賣鴉片的罪惡集團。但是其性質卻帶著濃重的軍事色彩。

一八五七年前以前,印度的各地領導人必須要通過東印度公司的同意才能算得上是合法的導主。因此與其說印度的政府是理管著印度人,不如是是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主宰著印度人民的命運。

第一次印度人民大起義之後,英國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統治更加血腥。為了提高在印度所獲得的利益,英國人強硬地要求印度人在各地都種殖單一的作物,以此用來作為工業的原材料,供應給英國國內的工廠。這使得印度的百姓常年處於生死壓迫的邊緣。

拉克西米的起義,深深地振動了英國人在印度的統治。當英軍帶著大部的印度土兵趕往詹西的時候,兵力空虛的印度各地出現了大規模的反英爆動,一時之間,印度變成了一片“火海“。各地的反爆動逐漸發展成為武裝起義,由於兵力空虛,留守下來的少部分英軍以及印度土兵根本無法平定事態。

英國當局驚恐之下,於鹹豐二十五年派駐華大使向大清外長李鴻遞交了《關於雙方就西藏問題的諒解協議書》,以求自己能夠盡快地從中英衝突之中解脫出來,調撥印度洋艦隊趕往印度,平定印度的起義。

然而令英國人怎麼也想不到的是,大清政府此時的態十分堅決,不但要求英國政府府交出西藏問題的幕手以及所謂失蹤了的西藏反亂首領--十八世****喇嘛,更是要求英國政府能夠退出南太平,將新加坡交由大清政府管理,以徹底避免兩國的海軍在南太平洋上的“可能出現的衝突事件“。

對此英國人感到十分的振憤,他們現在終於知道大清政府之所以一直揪著西藏的問題不放手的原因,其實是為了新加坡而來,更確切的說,是為了馬六甲海峽而來的。失去了新加坡,也就意味著英國人徹底失去的馬六甲,這與丟失了大片印度殖民地有什麼兩樣?

馬來半島已經被德國人占領了,如果再讓大清的軍隊占領了新加坡,那麼英國人的戰艦從此以後就休想再有進入太平洋的可能了。而仍在亞州南太平洋沿岸占領著泰國的法國人將麵臨巨大的威脅,他們將失去與歐洲的聯係。因此法國人也加入了中英衝突當中,堅決表示反對大清政府的這種無理要求。希望大清政府盡快與英國政府達當和平解決西藏事件的協議。

法國人之所以如此用心,其主國原因為印度的第二次民族大起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法國在泰國的殖民統治。沉伏了許多年的泰國人已經開始在印度的影響之下,出現燥動不安的情況。法國人在泰國的殖民統治已經變得搖搖欲墜了。更何況一旦大清政府奪取了新加坡的控製權,那麼在泰國的法國人將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被徹底趕出亞洲是遲早的事情。

麵對英法兩國的公使的強硬態度,李鴻章表現地同樣十分強硬。他向兩人聲稱除了此種解決方式,再無其他好說的了。而在此期間,又發生了一件令所有人都想不到事情,包括鹹豐在內。

拉克西米在詹西建立了印度人民臨時政府之後,取得了一係列的勝利,同時印度各的反英起義也取得不小的勝利,英國在印度戰場顧此失彼。這裏的火撲滅了,那裏又燃起了雄雄大火,等到英軍趕到那裏,剛剛被撲滅的起義,又再次死恢複燃。

雖然印度起義的態勢很好,但是拉克西米仍然感到,印度想要從英國人的統治之下解脫出來,並非如眼前所見到的起義態勢一般令人欣慰,相反地她感到起義軍的困即將到來。如果英國與大清政府達成了和議,那麼大批的英軍將會被派送到印度戰場之上,起義軍覆滅在所難免。因此她鹹豐二十五年九月以印度臨時政府最高領袖的名義向大清政府以及國際上發表了一份聲明。

拉克西米聲稱,從即日起,印度臨時政府將加入以大清政府為首的亞洲聯邦態係之中,印度臨時政府希望得到亞聯邦的幫助與支持,將英國殖民者徹度趕出亞洲,還亞洲一個和平安穩的環境。

印度臨時政府的這一聲言頓時在世界上驚起無數重大浪,首先做出反應的是英國政府。他們堅決表示,印度現在正處英國人的“保護“之下,亞聯邦沒有理由參與到印度事件當中來,並且表示,拉克西米是印度的非法政府,並受到印度以及英國政府的承認。因此拉克西米所發表的聲言根本沒任何權威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