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英國政府已經看穿了拉克西米的心思。她之所以這個時候將印度與亞聯邦聯係起來,無疑是想借著這重身份,使得大清政府不能坐視印度的起義敗而不管。如果這樣,大清政府在亞聯邦之中還有什麼威信可言?
鹹豐當然不會被拉克西米這小小的計陰謀套進去。但是麵對印度如火荼的大起義,大清政府也不可能完全不於理采。因此當拉克西米公開發表聲明之後,鹹豐也讓內閣做出了相應的回答。
外長李鴻章表示:印度人民大起義是印度人民為了爭取平等自由而發動一場完全自發的以推翻印度反動沉舊勢力的正義戰爭。英國政府雖然在印度擁有相當的權力,但是這並不等於表示英國政府有資格幹涉印度的內政。李鴻章表示,希望英國政府不要武力強加幹涉印度的正義戰爭,更不要將矛頭直指亞聯邦,這很可能會被亞聯邦政府視為是對亞聯邦的挑釁。
與此同時,中英兩國的衝突事件卻仍在南太平洋上屢有發生。鹹豐二十五年十月,一艘大清南海艦的巡邏艦在南中海與孟加拉灣進行巡邏之時遭了英國印度洋艦隊的挑釁,兩艘在此巡防的英國印度洋艦隊的巡防艦將炮口對準了大清的巡防艦,並且向大清巡防艦發射了炮彈。雖然事後發現,大清的巡防艦並沒有受到損傷,但是這次對峙事件令雙方的衝突再升級,已經快達到無可調和的程度。
之後大清南海艦隊,西貢分艦隊派主力戰艦趕往事發地點與英國印度洋艦隊的兩艘巡防艦對峙起來。隨後事件升級,英國印度洋艦隊新加坡派遣隊趕到了事發地點,雙方各自嚴陣以待,用自己的炮口對準了敵方的戰艦,隨時都有可能爆發一場大海戰。
由於印度問題日益嚴重,在沒有同大清政府達成和議的時候,英國當局不得不留下一部分印度洋艦的戰艦在馬六甲,以及法國所占領的孟加拉灣地區繼續執行巡防任務。而其作的印度洋艦隊則被英國政府調回了印度洋,以支援印度英軍的行動。
此時的新加坡派遣隊,就實力而言,與大清政府的南海艦隊實力相當。英國艦隊由三艘萬噸級以上的戰艦以及,兩艘裝甲戰列巡洋艦,五艘巡洋艦,十二艘驅逐艦組成。而由於法國暫時得與英國人組成了聯盟,共同抵抗大清政府向東南亞擴張,其在泰國所擁有的一艘戰列艦,兩艘巡洋艦,一艘驅逐艦,也加入了英國新加坡派遣隊當中。英法聯合艦隊的大小戰艦總數為三十五艘以上。而大清南海艦隊的總數同樣為三十多艘。想要既達到占領新加坡的目的,又要將英國人的勢力趕出馬六甲以南,顯然靠南海艦隊是無法達到的。
即使達到了目的,但是南海艦隊也會受到重創,根本無法抵擋英國人接下來的以擊。因此中英雙方在孟加拉灣一帶對峙了許久之後,雙方同時撤退。
危機雖然暫時的解除了,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大清與英國人的一戰已經在所難免。當所有人都在猜測著中英兩國將以何種事情正式展開雙方在南太平洋有的霸權爭霸戰的時候,新加坡卻毫無征照的燃燒了起來。
自英國人來到新加坡之後,新加坡當地人以及遷移到新加坡的大批華人,並沒有出現任何的反抗情緒。可以說,新加坡是英國殖民者所獲得一塊最安寧的殖民地。在英國人在新加坡統治的近百年裏,新加坡人民幾乎連一次帶著反抗義意的遊行都沒有發生過。
一八五七年,當大清政府獲得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勝利的時候,新加坡曾經為此沸騰過一陣子。當時已經占據了新加坡總人口人數百分之六十左右的華人在新加坡舉行的慶典儀式。這讓英國當局當時驚恐了好一陣,並且將原本駐紮新加坡的英軍人數由原來的一千多人提升至三千人,這才放下了心。
十幾年過去了,英國人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在新加坡的華人仍然一如繼往地在英國人的統治之下安寧的生活著,並沒有出現因為大清的強大而要求獨立的聲音。英國因此放鬆了警惕之心。
而正是英國人的放鬆給了鹹豐一個絕佳機會。鹹豐二十五年九月末,新加坡突然出現了大批華人聚集的情況。成千上萬的新加坡華人組成了浩浩蕩蕩的隊伍,強烈要求英國政府撤除對新加坡的統治,要求英國政府還給新加坡自由。
英國人當然不會答應,他們派兵鎮壓了遊行的群眾,並槍擊了部分華人。新加坡總督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當天發電英國政府希望增加新加坡的防禦力量,因為新加坡突然出現的華人鬧事事件,很有可能又是一次大清導演的鬧劇。然而他的封電報卻發得太遲了,事情隨後沿著他所設想的方向了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