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指頭上產生的麵人製品,受曆史發展的影響,受北方大氣的陶冶,這般有趣,這般有情,逐漸在市場中嶄露頭角。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機械化生產逐步代替手工業,包括麵人藝術在內的許多民間工藝在市場的空間越來越小。山西麵人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品要想讓市場接受,要想取得好的經濟效益,還需在傳承的基礎上大打“創新”牌,不斷發展。
經過麵人藝人長期摸索,現在的麵人作品不黴、不裂、不變形、不褪色,因此為旅遊者喜愛,成為了饋贈親友的紀念佳品。綿山旅遊餐飲部高級營養師王蒞說,“傳統的山西民間麵人主要以白麵為原料,經過揉麵、造型、籠蒸、點色而成,成品的單一化已不能滿足現代人多元的需求,我們經過研發,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同時,在用料及用色上加入健康理念,現在的山西麵人製品既有裝飾性,又是營養品、調味品,很受歡迎,同時將麵人這種民間工藝,引進餐飲殿堂,它也和食雕一樣,擔當起點綴和美化菜肴、烘托宴席氣氛的作用。”在2010山西介休第三屆清明寒食精品展中,各式用蔬菜汁調配捏製成的麵人作品,不但色彩豔麗而且營養豐富。活麵製作發展為活麵與死麵相結合、生麵與熟麵相結合,還通過原色與染色的多種處理方法,使麵人造型色彩等方麵都有了新突破。捏、剪、割、搓、拚、擠、夾、壓、盤、疊、鑲嵌、組合、壓紋、壓花,根據不同的題材內容,再作適當調整與取舍,展品件件精美絕倫。 山西曆史厚重,麵人藝術在這塊豐厚的土壤中有取之不盡的三晉文化題材,太原麵食店山西烹飪大師倪子良說,“山西麵人在各地區有非常好的群眾基礎,熱愛、從事山西麵人的人群也在逐漸擴大,上至七旬老翁,下至幾歲的娃娃都用他們的作品,反映著當今山西人的幸福生活。山西麵食名揚海內外,麵食與麵人有著難以分割的緊密聯係,我們也將通過不同形式的展覽、旅遊推介會、旅遊景區展示或手工藝品博覽會,把山西麵人推向市場,讓更多的人認識山西麵人藝術,從而擴大影響。名字叫《吹吹打打迎新娘》的一件微縮的麵人作品,歡天喜地走進了上海世博會的展區。
5.菏澤麵塑
“天下麵塑出穆李。”據碑文記載,清鹹豐二年江西弋陽的米塑藝人王清原、郭湘雲來到穆李村,與當地的花供藝人郝勝、楊白四合作,把米塑與花供技藝結合起來,形成了今天的“曹州麵人”。從此,“曹州麵人”脫離民俗功用,成為一種集觀賞和把玩於一體的民間工藝品。除了它生動形象、粗獷、豪放、鄉土氣息濃的藝術風格外,“曹州麵人”的持久保持期,也是其另一魅力。
“現在穆李村有麵人藝人不下400餘人,別小看這一根竹簽一團麵,一年收入2萬塊錢不在話下”,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穆緒建自信地說。目前,他正在積極籌備,聯合“單打獨鬥”的麵人藝人向產業化發展。
菏澤麵人相傳於堯舜時代,帶有濃厚的民間風味,逢年過節在公園、市場仍能看到藝人的身影,師傅們在短短幾分鍾就能為你捏出逼真的花朵、活潑的娃娃、可愛的動物等讓你喜歡的麵人。距菏澤城西南十多公裏的解元集鄉穆李村是麵人之鄉,是菏澤麵人的發源地。菏澤麵人大師曾到東南亞多國獻藝,並應邀訪問歐美國家。菏澤麵人與時俱進,不斷發展與創新,麵人作品現已成為人們的藝術欣賞品和菏澤的旅遊紀念品。
現在菏澤比較有名的麵人藝術家有李芳清、穆緒建等。
菏澤麵塑既曹州麵塑。菏澤古稱曹州,地處黃河流域,常因黃河決口,天災人禍幾乎不斷。人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用麵捏成豬
羊,代替宰殺的動物供奉神靈。這就是曹州麵人中最早的麵人藝術了。數千年間,當地麵人曆經滄桑變幻,幾度沉浮興衰。曹州麵人
脫離民俗功用,成為觀賞和把玩於一體的民間工藝品。在麵人藝術的發展過程中,菏澤麵人藝人走南闖北,影響全國,早在上個世紀
二十年代菏澤麵人就走遍東南亞。菏澤麵人具有造型簡練生動、形象逼真傳神、比例誇張適當、色彩豔麗單純的特點,具有濃厚的民
間風味。在繼承老一輩傳統麵人的同時不斷發展與創新,麵人作品豐富多彩有花鳥蟲魚類、卡通人物生肖類、肖像塑真類等。
在麵塑藝術的發展過程中,穆李村麵人藝人走南闖北,影響全國,逐漸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山東菏澤的李派、北京的湯派、上海的趙派。三派各具特色,而菏澤市李派一直獨占鼇頭,其代表人物先後有李俊興、李芳清、穆緒建等。
6. 霍州麵塑
霍州麵塑,當地人稱之為“羊羔兒饃”,古時的“羊”即是“祥”,有著“吉祥”的寓意。農曆七月七日是“乞巧”節,傳說這一天婦女吃了“針線”、“頂針”之類的麵塑就心靈手巧。
嬰兒鬧滿月,一般由姥姥家製做直徑達尺餘的“囫圇”,即一個圓形麵圈上再置放精細的十二屬相的麵塑。有的在大“囫圇”裏還會有較小的“囫圇”,中間放龍鳳或虎頭造型的麵塑,名曰“龍鳳呈祥”或“猛虎驅邪”。誰來看孩子,便把“囫圇”切一塊送給來人享用。
新媳婦過門第一年,娘家要給女兒送“羊羔兒饅頭”。舊社會,由於窮困,給女兒送去幾個“羊羔兒”饅頭,就算盡心了。如今,生活富裕了,一次送給女兒的“羊羔兒饅頭”幾十個甚至幾百個。饅頭造型多樣,而且都有寓意。比如“牛羊”,象征六畜興旺,“麥秸集”象征五穀豐登,石榴比喻多子多福。
霍州麵塑造型樸實,不多修飾著色,往往僅用品紅點彩。春節來臨前,農家婦女用家庭自磨的精粉按當地習俗捏製小貓、小狗、小虎、玉兔、雞、鴨、魚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滿堂紅”、“巧公巧母”的麵塑製品,以象征萬事如意、多福多壽、發家致富、和睦友愛,祝願萬事如意。
在“寒食”節時,霍縣人上墳祭祖用的麵塑造型是“蛇盤盤”。有的,還分單頭蛇、雙頭蛇。舊時民俗,祭祖時晚輩吃掉“蛇頭”,表示“滅毒頭、免災禍”。
農曆七月十五日,霍縣境內麵塑種類最多。有豬頭、羊頭、麥秸集、針線籮筐、頂針、剪子、針線、坐餑餑(是塑造女子坐於蓮台上的造型)、獅、虎、狐狸等等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