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人情練達,社會人要有社會技能3(1 / 2)

●學會說話

人際交往過程是一個心理溝通的過程,也是信息交流的過程。它是指人們在共同的活動中,彼此交流各種思想、信息、感情、情緒、愛好、興趣等等。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的主要是借助於語言進行的,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用來表達思想的符號係統。由於人的語言修養不同,表達能力不同,對同一種思想,觀念,事物,有人表達很清楚,有人則辭不達意;有人說得人很舒服;有人則讓聽者惱羞成怒。因此,學會說話是一門重要的,不能不及格的社會技能課。

是否嫻熟地掌握語言藝術對人際關係有重大的影響。有這樣一段相聲,雖然經過了極大的藝術誇張,仍然發人深省。

某君請4位朋友到家裏吃飯,到了約定的時間,還有一位朋友未到。此君著急了,劈頭來了一句,“該來的不來。”有個朋友多心了,大約我就是那個不該來的人吧,於是拔腿就走。主人見走了一人,更為著急,又來了一句“不該走的走了。”另一位朋友又難受了,不該走的走了,恐怕我就是那該走而不走的吧。一氣之下,也走掉了。剩下的一位朋友頗有雅量,他勸主人,你這麼說很不合適。誰知主人又冷冷地來了一句“我又不是說的他們。”最後的這位朋友也被氣跑了。

一笑之餘,我們想到什麼呢?我們想到,同一種意思,由不同的方式表達,會收到迥然不同的效果。上例中,不可否認這位主人的一片誠意,但他的表達方式卻得到相反的結果。由此得出一個結論,語言的運用是否得當,是影響人際交往質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世紀40年代,美國人將“口才、金錢、原子彈”列為世界上生存和發展的三大法寶。到了60年代,又將“口才、金錢、計算機”看成最具力量的三大武器。口才--即如何說話,一直獨占鼇頭。

曆史上也有很多巧妙的運用說話藝術的故事,例如:.除上麵提及的觸龍言說趙太後外;宮之奇諫假道;鄒忌諷齊王納諫;晏子使楚;魯仲連義不帝秦,都是說話藝術的經典案例。

說話的藝術不勝枚舉,以下幾點是基本要求:

第一,語言要與自己的角色身份相吻合。

作為大學生,語言要與自己的角色身份相吻合。要使用文明優雅的語言。下述現象,乃語言交談中的大忌:

(1)粗話

有人為了顯示自己為人粗獷,出言必粗。把爹媽叫“老頭兒”、“老太太”,把女孩子叫“小妞”,把名人叫“大腕”,把吃飯叫“撮一頓”。至少說,在較正式的場合講這種粗話,是很不得體的。

(2)髒話

講髒話,既口帶髒字,講起話來罵罵咧咧,出口成“髒”。講髒話的人,非但不文明,而且自我貶低,十分低級無聊。

(3)黑話

黑話,既流行於黑社會的行話。講黑話的人,往往自以為見過世麵,可以此唬人,實際上卻顯得匪氣十足,令人反感厭惡,難以與他人進行真正的溝通和交流。

(4)葷話

葷話,即說話者時刻把豔事、緋聞、色情、男女關係之事掛在口頭,說話“帶色”、“販黃”。愛說葷話者,隻不過證明自己品位不高,而且對交談對象不夠尊重。

(5)怪話

有些人說起話來,怪裏怪氣,或譏諷嘲弄,或怨天憂人,或黑白顛倒,或聳人聽聞,成心要以自己的談吐之“怪”而令人刮目相看,一鳴驚人。這就是所謂說怪話。愛講怪話的人,難以令人產生好感。

(6)氣話

氣話,即說明時鬧意氣,泄私憤,圖報複,大發牢騷,指桑罵槐。在交談中說氣話,不僅無助於溝通,而且還容易傷害人、得罪人。

第二,要有一定的技巧性。

在說話時應該注意一些細節,有一定的技巧性,這樣能提高人際交往的質量:

(1)讓先。讓別人先說,一方麵可以表現你的謙虛,另一方麵可以借此機會來觀察對方,給自己一個測度的時間和從容考慮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