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義烏教研工作又圍繞“三全”(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麵向全體學生、全麵提高教育質量),開展樹“三風”(校風、教風、學風)、提高“三率”(合格率、優秀率、差生轉化率)活動。義烏中學以課堂教學為中心,開展“教準、抓實、學活”的教學研究活動,形成自己的特點。
為全麵提高各級學校的教學質量,並突出地方特色,義烏市教育局提出“強化教研隊伍、強化德育、強化教學管理、強化督導評估、強化激勵機機製,大麵積提高教育質量”的教研工作思路。全市教研工作著重貫徹《浙江省義務教育教學計劃(試行)》和各科“教學指導綱要”的精神,進行義務教育課程教材、教法的研究,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編寫《義烏鄉土教材》。市教研室編印了《義烏市中學文言文教學研究論文集》和《1994年德育論文集》,供全市中小學教師學習參考。
1995年,義烏市教研工作進一步深入,圍繞“一個深化,五個強化”的總體思路,提出“八個一”學科建設目標,即一所(或幾所)窗口學校、一批骨幹教師、一套教法和學法、一套教學管理常規、一套評估方法、一套資料、一套信息、一套調研和抽查措施。同時,組織全市初中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開展開課、聽課、評課活動,施行“先說課後教學”的教學改革創舉。即教師在上課前一說對教材的理解,二說教學方法,三說教學程序,通過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備課方式。這一活動大大激發了全市教師的教研熱情。
為加強中小學思想品德、語文、英語等薄弱學科的建設,義烏市教育局明確要求采取措施,各校采取課堂教學法研究與實踐相結合,探索教學與學習方法的新途徑,如小學創設的思想品德課“優化課堂結構五步教學法”、小學語文的“課堂訓練法”、小學數學的“嚐試教學法”、初中政治課的“小課堂大社會”教育係列實驗、初中語文采用“教師主導、學生主動、訓練主線”的教學方法、中學數學試行的“分層次教學法”等都取得了較好成效。
國家教委印發《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幹意見》的通知後,義烏市政府在1997年提出《義烏市全麵推進行素質教育實驗方案》,要求課堂教學素質化,推行目標教學,建立堂堂清、單元達標、年級過關的考核體係。為此,全市中小學推行以說課為主的集體備課活動;組織城區骨幹教師送教下鄉;規定中小學高級教師每學期上好一堂示範課、中級教師上好一堂優質課、初級教師上好一堂彙報課、全體教師上好電教或多媒體課;中小學教師開展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普通話和特長全能比武;開展學校教學全麵質量考核。市教研室還按“教學五認真”要求,分學科修訂教學常規,除備課、上課、作業布置、批改、輔導、考核外,還增加了編寫授課計劃,以及教學總結等內容。
在全市中小學開展教育教學管理等級達標、教師基本功達標、學生行為規範達標、實驗教學達標等評估驗收中,市教委與各中小學簽訂了《教學管理目標責任書》,同時,建立全麵素質監測製度,各校取消成績單,推行學生素質發展水平報告單。市教委還組織了全市小學教師基本功競賽、初中語文課教師進行“說課”競賽、中學音樂教學模式研討活動等,推動全市中小學教師進一步提高素質和能力。城南中學舉辦了首屆“英語節”,開展英語文藝彙演、外籍教師上課交流、市級英語教學公開課等活動,為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水平提供了很好的示範。
1999年,義烏市義務教育由“五·三”製改為“六·三”製,正式實施九年製義務教育,全市各中小學按調整後的浙江省《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設置》開設課程。教學研究工作圍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動名師工程,推進課堂素質化,加強文科教學和教研室建設,提高教研員自身修養”展開。市教委修改並推進實施《教育工作常規》、《教師教學常規》、《學生學習常規》,開展四級評優、現代教育技能培訓和比武等活動,實施音、體、美、勞競賽抽測量化記分辦法,從而進一步推進了義務教育的素質化。
與此同時,義烏市教委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作為教研工作的重點,加強課程教材的研究和教學管理。義烏中學物理組推行“學生為主體,實驗為基礎,思維為中心,過程為主線,變式為手段”的教學模式,在全市推廣;初中語文基本形成“激趣——定向——自學——討論——練習”的教學模式;小學體育學科推行朝陽小學“小群體教學模式”。全市各校各科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還進行幽默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材料分析法、嚐試教學法、問題設置情景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改革嚐試。初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倡導學生自辦刊物,做手抄報,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市科協和市教委還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學校科技教育的實施意見》,要求城區和省級示範性學校有計劃地建立科技教育館,加強科技活動實踐基地建設,供學生參觀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原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科學意識。
2001年,市教委要求各學校繼續以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作為教學研究的重點。初中數學圍繞“起點低,知識精,活動多”的九字教學模式,加強教師備課改革和教師素質的提高;初中英語推行“交際化”的課堂教學模式,重在學法指導與麵向全體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輔導;中小學音樂課開展“音樂情感教學策略”的實踐與研究;體育課強調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根據形勢要求,市教委還下發《義烏市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規程》,確定以信息技術普及及應用為重點,進行教學改革。同時,按省頒《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設置》進行課程調整,在城區小學、初中及農村有條件的中小學增加信息技術課,城區及衛星鎮中心小學開始英語課。
2002年,義烏市被確定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市教委根據《義烏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方案》的要求,提出實施課改教師培訓計劃。教學研究重點確定為“教師培養、典型示範、評價導向、資源開發及考試改革”。6月,《義烏市義務教育校本課程開發及管理的指導性意見》出台,要求到2005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所有學校都開始各自的校本課程。10月,“新語文課標”展示會特邀國內特級教師、小學語文教學專家,通過講學、上示範課或看課堂錄像等方式進行係列培訓和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