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藝術是人類最偉大的創造,也是人類最美的藝術,中國古典音樂作品尤其如此。完全可以這樣說,中國古代音樂作品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寶庫中一朵最美麗的鮮花,也是世界文明寶庫中的一顆最燦爛明珠。在傳說遠古的時代,中華民族就產生了一大批著名的音樂作品,如相傳為黃帝時代的《彈歌》;帝堯時代的《鹹池》,帝舜時代的《韶樂》等等。當你聆聽中國古代曆史上這些美妙的音樂時,你就會感到美的氣息撲麵而來,你就會感到怡然自得,如醉如癡。這些優秀的古代音樂作品具有無窮的魅力,這在古籍中有非常多的記載。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曾記載吳國的季劄在魯國聽《韶樂》後所曾發出的由衷的感歎:“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 ,《論語˙述而》也曾記載孔子在齊國聽到《韶樂》後,曾激動得很長時間都嚐不出肉味: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孔夫子這樣喜怒不形於色的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在聽到《韶樂》時竟發出“真沒有想到聆聽音樂竟有如此美妙的感覺”的感歎,由此可見中國古典音樂的感人力量和神奇魅力。那麼為什麼中國古典音樂會蘊含著如此感人的力量和神奇的魅力呢?其原因就是因為中國古典音樂中蘊含著一種與人類息息相通的審美特質,這種審美特質主要表現在以下十二個方麵:一是旋律美。如琵琶獨奏曲《青蓮樂府》的旋律為典型的琵琶文曲,旋律清新質樸,具有淳厚古雅的風韻;笛子獨奏曲《小放牛》的旋律則明快流暢,具有活潑愉快的情趣。二是節奏美。如古代歌曲《清平調》其節奏基本上按七言詩句的音節特點處理,使音樂的節奏與詩句的前四後三的自然節奏相吻合,表現了一種明顯的古典詩歌的吟詠風格。三是形式美。如琵琶獨奏曲《海青拿天鵝》,全曲共十八段,連同引子和尾聲共六大部分。六大部分的音樂從形式上配合嚴密,絲絲入扣。第一部分的引子音樂舒展平緩,恰到好處地表現草原遼闊的風貌;第二部分的音樂活潑多變,生動地表現了海青展翅翱翔,左尋右探的風姿;第三部分的音樂則剛健有力,著重刻畫海青的勇猛矯健的雄姿;第四部分音樂靈活流暢,描寫了海青穿雲破霧,盤旋翱翔的雄姿;第五部分音樂起伏跌宕,繪聲繪色地描繪海青與天鵝的搏鬥以及天鵝被海青攻擊時所發出的驚叫聲;第六部分是尾聲音樂,它以民間吹打樂為素材來模仿海青得勝時的喜悅,並描繪了獵手攜帶著海青滿載而歸的情景。六大部分的音樂形式環環相扣,與內容緊密配合,有力地表現了古代北方人民用獵鳥海青捕捉天鵝的動人情景。四是模仿美。如管子獨奏曲《哈哈腔》對人聲的模仿,惟妙惟肖;嗩呐獨奏曲《百鳥朝鳳》對百鳥和鳴之聲的模仿,刻畫入微。五是自然美。如古代琴曲《陽春白雪》表現春天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古代歌曲《黃鶯吟》描寫黃鶯在桃杏花叢中的歌舞追逐,無不展現出春回大地,萬物生輝的大自然美景,給人以清新活潑之感。六是詼諧美。如古代歌曲《伐檀》以幽默嘲笑的口吻,諷刺剝削者不勞而獲的寄生蟲生活,入木三分。
潮州大鑼鼓《雙咬鵝》運用嗩呐演奏的滑音技巧模擬鵝鳴,使人聯想起鬥鵝的滑稽形象,不禁令人捧腹大笑。七是歡樂美。如冀中吹打樂《小放驢》,以輕快活潑的曲調,表現了北方農村中農民放驢時那種自由自在的歡快情緒,極富生活氣息。彈撥樂合奏曲《三六》,則用清新流暢的樂曲,表現了民間農村的喜慶場麵,洋溢著歡快的節日氣息。八是情感美。如古琴曲《陽關三疊》,用純樸而富有激情的音調,細致地抒發了作者對即將遠行的朋友那種無限關懷、戀戀不舍的誠摯情感,令人唏噓不已。而古代歌曲《關雎》所表達的青年男女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和真心相愛的癡情,更有刻骨銘心之感。九是悲劇美。如琵琶獨奏曲《霸王卸甲》,用綿綿不絕、淒涼悲切的曲調,節奏自由的旋律以及漸強漸弱的力度變化,刻畫了項羽於四麵楚歌聲中慷慨悲歌、訣別虞姬時的悲切心情。聽後有如泣如訴、肝腸寸斷之感,有力地渲染了西楚霸王的英雄悲劇,令人難以忘懷。十是崇高美。如福建南音《梅花操》,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描繪,歌頌了剛毅不拔高尚純潔的情操,聽後頓生高山仰止之感。而古代歌曲《滿江紅》,則用節奏穩健、感情淳厚、昂揚壯烈的音調,刻畫了南宋愛國英雄嶽飛的高大形象,令人不禁油然而生效法前賢熱愛祖國的崇高情懷。十一是和諧美。如古箏獨奏曲《漁舟唱晚》,以優美典雅的曲調、舒緩的節奏,描繪了一幅夕陽映照萬頃碧波的動人畫麵,最後用速度漸次加快的先遞升後遞降的旋律,來表現漁民滿載而歸,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大自然的美景和漁民的喜悅心情和諧地交織在一起,令人頓生無限向往之意。十二是意境美。如琵琶獨奏曲《春江花月夜》以委婉細膩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形象地描繪了江南水鄉春江花月夜的迷人景色。尤其是琵琶獨奏出的輕柔透明的泛音,把江南水鄉的優美意境刻畫得淋漓盡致,使人們久久地沉靜在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草搖曳的迷人意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