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陶冶高尚情操。音樂不僅是改造社會、促進文明、弘揚先進文化的重要的藝術品種,同時也是人們陶冶情操的重要媒介。音樂節奏和旋律等以音響為表現手段,並將這些音響元素構成富有動力性結構的審美形式,通過心靈的展示、情感的抒發以及聲音所顯示的這種內容精華的表現,再來作用於人的情感和心靈,並引起人們情感的共鳴、腦海的聯想以及心靈的震撼。當人們在欣賞這種由一個個抽象的流動的音符所構建的美好的音樂形象時,心靈將得到淨化,情操將得到陶冶。如古代歌曲《滿江紅》,描寫了作者渴望為國殺敵,立功報國的宏偉抱負,抒發了作者還我河山,重整乾坤的豪情壯誌。歌曲音調激昂渾厚,節奏穩健,曲情高亢壯烈,詞曲渾然一體,既充分表達了作者抗金救國的堅定意誌和必勝信念,又刻畫了嶽飛不畏艱難險阻的英雄性格,具有極大的鼓舞作用和動人心魄的力量。欣賞者在欣賞時,無不為嶽飛的偉大人格所懾服,也無不為嶽飛的高尚情操所感動。人們正是在這種欣賞中,潛移默化地陶冶著自己的情操,一步一步地向著高尚的目標不斷邁進。
四是塑造健康體魄。經科學家研究,人們發現優美的音樂可以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可以使人們的心情變得更加愉快,如讓精神低落、心情煩躁的人聽一些優美抒情的音樂,他們煩躁的情緒便立刻得到緩解,低落的情緒立刻變得高漲,不快的情緒也逐漸消失而變得愉快起來。而愉快的情緒則可以使血液中有利於健康的化學物質增加,從而使人們的心理變得健康起來,身體體魄也逐漸強壯起來。如極富韻味的古琴曲《平沙落雁》就通過對人與自然相互交融的描寫,使不得誌的“隱士”們那失落的心態得到了平衡,壓抑的情感得到了抒發,樂曲表達了一種個人精神解放的人本主義的觀念。正是這種觀念的表達,而使得人們在音樂的尊重和撫慰中身心得到健康。全曲曲調起伏有致,綿延不斷,流暢悠揚,悅耳動聽,始終保持著一種寧靜之美和靜中有動的基調,始終保持著一種爽朗的曲韻和開闊的氣度,始終保持著一種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和水墨般的筆觸,給人以肅穆和富於生機的感受,當我們心情不快的時候,仔細品味這首樂曲優美的旋律,我們可以充分領略和感受樂曲中那恬美的意境、高雅的格調和古代文人雅士陶醉於美麗的大自然中的心誌和情態,從而使自己的心情逐漸變得愉快,並潛移默化地陶冶著自己的心誌,塑造著自己健康的體魄。
五是培養和諧意識。在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溝通和理解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通過溝通和理解而和諧相處,是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外部環境。然而,現代社會中人們的這種溝通和理解變得越來越困難,正是這種感情交流的缺失和社會發展人們必須和諧合作的矛盾,正日益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瓶頸,而中國古典音樂作品的抒發內心真情實感特點,正好彌補了現代社會人們情感交流的缺失。正因為如此,中國古典音樂成為了人們和諧相處的橋梁。如古琴曲《陽關三疊》抒發了作者對即將遠行的友人的無限關懷和流連忘返的誠摯情感。全曲音調純樸而富於激情,曲中描繪的晴朗的天空,潔淨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離別場景;明快的音樂,輕柔的聲韻,回環往複的旋律,富於動力的節奏,反複表達著對友人依依惜別的深情。清麗的景色和美好的情感和諧地交融在一起,恰到好處地表達了人類離別時所產生的普遍傷感而又衷心祝福的情懷。人們欣賞這首樂曲時,不由得不對人類和諧相處,感情真摯的美好情懷表示由衷的讚賞和向往,並從而培養自己這種美好的和諧意識。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音樂作品不光數量眾多,而且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價值,發掘中國古典音樂作品中的審美價值,分析中國古典音樂作品的審美類型可以讓人們在音樂的氣氛中感受音樂的平等、輕鬆、愉悅,並進入到音樂的至善至美境界,從而達到增強愛國情感,升華道德品質,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健康體魄,培養和諧意識的崇高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