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家園(3)(1 / 3)

晉商的活動豐富了中國戲曲文化的內容和題材

明清時期,晉商通過大量的經營貿易活動,把山西的民風民情帶進各地,對中國戲曲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交流和促進作用。明末清初,在晉南的蒲州一帶,一種通俗易懂、剛健豪放的新腔逐漸形成。這種新唱腔被晉陝兩省的商人帶入外地,傳至江浙、兩廣以及雲、貴、川等地,人們稱之為“山陝梆子”。清朝同治、光緒年間,蒲州梆子出現了一位著名的藝人“小元元紅”郭寶臣,他在北京的演出引起了梨園同行的敬佩,郭寶臣多次被邀請進宮,為清代皇家宗室貴胄專場演出,得到了賞賜黃馬褂、賞四品銜的恩賜,紅極一時。晉商來往於邊塞長城,也促進了蒙漢民之間的廣泛交流,在內蒙古、河北的一些地方,許多人至今喜歡山西梆子,喜歡晉劇。這是由於十九世紀以後,山西梆子隨山西商人進出省內省外,進入鄰省的繁華市鎮,當年的山西會館就是傳播山西戲劇文化的重要陣地。特別是山西梆子在向外省發展的過程中,與當地的聲腔結合之後,還演變衍生出一些新的劇種,像河北梆子、山東梆子等戲種,都不乏山西梆子的影響成分。

晉中商人不僅僅愛聽戲文,愛看劇目,他們還研究戲曲,創作劇本,扶持戲班子。祁縣的渠家大院裏,有一座造型精美、布局合理的古戲台,渠家在這裏組建了戲班,聘請名師,常年演出。在當地有“金財主”之稱的渠元淦,在同治年間聘請當時最有名的蒲州藝人,組成晉中最好的戲班子,對音樂唱腔、伴奏技巧等方麵進行探索和改進,承前啟後,推陳出新。晉中的祁太秧歌、社火以及流傳至今的一首首美妙動聽的山西民歌如《走西口》《看秧歌》《誇土產》等,都凝聚著晉商濃鬱的思鄉思親之情,這些都與當年晉商的商貿和文化活動不無關係。

第八(節) 晉商精神與全球一體化

2006年10月18日上午8:30,“歐中國際發展論壇暨2006百年晉商合作峰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應主辦方之邀約,我在下午的論壇上以“晉商精神與全球一體化”為題進行大會發言,談了相關的幾個問題。

一、“晉商精神”登陸世界各大網站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這是毛澤東主席1935年10月《念奴嬌·昆侖》一詩裏的句子。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文化一體化,軍事一體化,災難、戰爭都會牽動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化的趨勢非常突出。文化的背後是經濟,而經濟的發展則需要不斷借助文化的力量,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文化經濟化”的目的,是使用經濟杠杆來撬動文化市場,利用經濟手段去促進文化的“原創”和資源的利用開發。

有一個電視欄目的廣告詞是這樣說的:隻要世界上還有一個人受難,我們就不會心安。這一個受難的人在哪兒?是誰?多大年齡?發生什麼事情了?現在人們想知道的事情,一切都有可能。一百多年交通、通訊等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把這一切都變成了可能。天文地理、科學技術等等讓我們眼花繚亂,讓我們目不暇接,總有大量新奇的東西讓我們去了解去體驗。每個人都會感覺到時間不夠用、精力不夠用,能力不夠大,魄力不夠大,等等。當然,一個人不可以占領所有的高點。然而,全球一體化趨勢在方便人類的同時,也還是讓人們感到些許不適和恐慌。

搜索時間:2006年10月16日17:08

關鍵詞:晉商精神

搜索引擎

google:約有1,680,000項符合晉商精神的查詢結果,搜索用時0.32秒;

新浪愛問:找到252,000篇網頁,用時0.165秒。

百度:找到相關網頁約312,000篇,用時0.095秒。

二、晉商精神的核心是什麼?

“有一種財富叫精神,有一種高貴叫文明”,這是cctv-10《講述》欄目中的一句廣告。晉商精神就是一種財富。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遺產的分類,我們可以將曆史文化資源分為有形曆史文化資源和無形曆史文化資源,或者是物質的曆史文化資源和非物質的曆史文化資源兩大類。晉商的遺存有物質的——如晉商大院、票號舊址、晉商捐建的廟宇、晉商在全國各地修建的會館、晉商當年經營活動中使用的鬥、稱、戥子、車子等等實物、器物和建築;但晉商遺存更多的則是精神方麵的,也就是我們今天提倡的“晉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