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城市·文化(1)(3 / 3)

山西省要擇優扶強,以豐厚的人文資源為依托,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記者:山西文化產業目前居於什麼樣的發展水平?

孫麗萍:從2001年以來,圍繞“華夏文明看山西”主題概念的文化活動相繼展開,在北京、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進行的大規模文化宣傳演出活動,連續6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的成功舉辦,山西的文化影響力日漸增強,山西的文化自信也空前提高。以晉商為主題的一批優秀影視劇、經典舞台劇,喚起人們對山西這個曾經是“海內最富”省份的記憶,帶動了山西文藝精品創作的新一輪高潮。以山西博物院、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等為標誌的一大批基礎文化設施的建成,各地的文化(節)慶活動如火如荼,山西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山西出版集團、新華書店發行集團等相繼組建成功,推動了全省文化體製改革的步伐。民營文化企業異軍突起,如綿山旅遊景區的成功運營,山西師範學院《語文報》的發行量超過200萬,成為山西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標誌。

目前,山西文化產業的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略高於全國2.45%的平均水平,居於中部六省的中等水平。山西與文化產業發展較快的省市如上海等地相比,差距依然明顯,比如,上海的文化產業增加值2006年達到581.38億元,北京新近調整了目標,2010年文化產業預計占到全市gdp的9%。根據山西省統計局的數字,2006年山西文化及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124.7億元,占全省gdp的2.6%。而與我們同屬中部的湖南省,2006年文化產業增加值337.89億元,占全省gdp的4.5%。

記者:發展文化產業在我看來是千頭萬緒,您認為發展山西文化產業的重點應該放在哪裏?

孫麗萍: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和研究,我認為文化產業中的許多門類,諸如廣告業等,在山西眼下並不具備發展的優勢,所以不能成為重點選擇,而應該以豐厚的人文資源為依托,大力發展山西的文化旅遊業、休閑娛樂業以及文化演藝業。山西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77處,數量居全國之首。平遙古城、雲岡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列入國家級的曆史文化名村、名鎮和名城多處,再加上山西近年來多次重大考古發現,全省的優質文化資源由此得到全麵提升。而全麵發掘這些文化資源、為山西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優質原料的任務則顯得非常緊迫。

記者:任何事情都需要人的參與活動,文化產業更需要高端精英人才的創新、創意和管理,您認為我們的文化產業發展需要什麼樣的特殊人才?

孫麗萍:文化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麵的,專業創意人才、高級管理人才和複合經營人才,都不可缺少。山西的文化產業人才需求處於饑渴狀態。創新人才的不足直接導致了文化原創作品的數量有限、精品有限,而文化產業管理人才的短缺使得山西文化產業大多無法將資源轉化為文化消費終端產品,比如,山西眾多的名勝古跡和文化景點雖說占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有的景區卻沒有一流的管理人員跟進,就會造成景區舒適度的欠缺和文明度不高的結果。另一方麵,目前山西對外文化交流的高級人才也十分奇缺,有時甚至會影響到一些大的文化活動的開展。而文化的交流性是與生俱有的傳播特性所決定,通過與省外、國外的多樣化渠道的文化交流,可以促進民間文化以及文化產品的貿易,從而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

太原要有所作為,肩負起帶動全省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重任

記者:您對山西文化產業發展、太原文化產業發展有什麼好的建議?

孫麗萍:山西文化產業必須在今後三五年內有一個大的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走“文化經濟化”的道路,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文化產業的成功經驗,充分利用文化產業的高增長、高環保特性,走出山西跨越式的發展道路。特別要結合山西的具體情況,針對約束山西文化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由政府主導在組織、機構、機製、體製、政策、措施、融資、人才等方麵為山西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好的環境和保障服務體係,著力開發利用好山西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選準關鍵點位,實施品牌戰略,讓創新精神以及資源、知識、智力、信息、創意、資本等等產業要素迅速進入山西文化產業,推進山西文化產業科學健康又快又好地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在煤焦生產對山西生態環境已經造成巨大破壞之後,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再去破壞文化資源,特別是山西文化資源的文物古建這些不可複生的精華,對這類資源的開發利用要更加謹慎。在山西應該杜絕新的人造景觀,以免失去原本就有的文化資源優勢,真文物古建築的優勢是其他省區無法相比的。要避免各市縣在沒有高等級的規劃出台以前就片麵地拆除老建築修築新景觀,避免粗俗淺薄的文化旅遊景點再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