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的陵號是“茂陵”,這座陵寢是公元前139年、也就是漢武帝即位後第三年開始興建的,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了,盡管曾遭到多次嚴重破壞,但今天仍然能看到在陝西省鹹陽市郊的五陵塬上留有遺跡,其中包括許多曆史名人的陪葬墓和一些膾炙人口的精美石雕、石刻。
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母親是其第二任皇後王氏,他的哥哥劉榮因為生母栗姬失寵,喪失了太子地位,在漢景帝中元二年(前148)自殺身亡,其餘兄長或早死,或因母親不受寵愛、地位低下,都沒有爭奪太子地位的資格,因此《漢書》直接將漢武帝寫成漢景帝的“中子”(二兒子)。
那麼,倘有一位讀者穿越時空隧道,在漢武帝時代和這位大名鼎鼎的中國古代皇帝見麵,該稱呼他哪個名字?
諡號、廟號肯定是不可以的,這兩個稱呼都是皇帝死後獲得的“曆史評價”,他本人健在時,自己的諡號、廟號自然都還沒有產生,聽見什麼“世宗”“武帝”,是絕對會莫名其妙的。有些當代影視作品時常會冒出一些台詞,如讓一位民間領袖在隋煬帝楊廣在位時振臂高呼“隋煬帝是個昏君”,讓清朝孝莊皇太後自稱“我孝莊”,這些都是很外行、甚至很可笑的低級錯誤,因為隋煬帝活著時沒人知道他死後會被諡為“煬帝”(“煬”也是個很不好的評價詞),孝莊皇太後更不會知道自己死後的諡號裏會有“孝莊”兩個字。
言歸正傳,既然漢武帝不知道自己叫“漢武帝”“漢世宗”,那麼稱呼他“茂陵”可以嗎?
理論上倒是沒問題,這個名字他當然很熟悉。不過稱呼陵號,一般都是在臣子之間的書麵語中,且通常也用於稱呼去世的皇帝,直接這樣稱呼漢武帝,他倘若聽了不高興,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那麼隻好叫他大名劉徹了?更是萬萬不可的!
帝王的學名叫“帝諱”,非但當麵不能提,自此以後直到改朝換代,這個字都必須小心翼翼地繞開,或故意缺一筆以示恭敬,或用其他的同義詞替代。秦末漢初的時候,有個很有名的謀士叫蒯徹,就為了避漢武帝劉徹的諱,漢代後來的記載中,都把這位在漢武帝時期早已去世的曆史名人改叫“蒯通”。觸犯帝諱,在漢代律法裏屬於“大不敬”的重罪,弄不好可是要殺頭的。
這也不能叫,那也不能叫,那麼見到漢武帝本人,到底該怎麼稱呼這位有很多名字,卻偏偏一個也不能當麵喊的大人物?
如果是和皇帝麵對麵,應該稱呼他“陛下”,意思是皇帝身份太高,不敢直接稱呼,隻能用皇帝腳下的台階來借代;倘不是直接見麵,而是和另一個同時代的人談及在位的皇帝,就要稱呼“今上”,意思是“當今在位的皇上”。司馬遷撰寫《史記》時漢武帝仍然在位,因此他寫的最後一篇帝王傳記,最初的題目就是“今上本紀”,後人整理時才改名為《武帝本紀》的,這時漢武帝早已去世多年了。
順便說一下,有一些野史記載稱,劉徹小時候有個“劉豬”的小名,是真是假,今天已不可考了。反正不管真假,當他成為一代帝王,掌握至高無上權力,可以對萬千臣民生殺予奪之後,是絕對不會有任何人敢當麵、甚至背後叫這位“陛下”作“劉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