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燈下定計(2 / 2)

“也好,十幾年都沒回老家看一看了。”陳老爺子閉著眼睛自語。

林先生有些疑問,“甘肅那地方,有我們現在這麼自在嗎?”

經常聽老爺子念起老家情形的陳安解釋,“甘肅雖然號稱是關內十八省之一,但是曆來都是朝廷監管薄弱之處,幾乎等同於邊疆之地,不僅民風彪悍,官府亦是軟弱,甚至不少官員把到甘肅當官視為自我流放,貪腐盛行,根本不管世事。”

“雞肋嗎?”剛看了一段三國演義的林玉山不禁好笑不已。

沒成想陳老爺子真點了點頭,“朝廷確實把甘肅當雞肋的,畢竟那裏不是他們的龍興之地,而是我們漢人的祖地。當年先是陝甘回亂,後是新疆動亂,朝廷甚至多次有人提出放棄甘肅。”

陳安很幹脆,“既然北上南下都不行,我們就西行吧,日本人俄國人手再遠,也是不可能伸到甘肅去的。”

柳管家提醒,“我們這裏到隴南至少五千裏路呀,這麼多號人,沒有幾個月是走不到的。”

思忖了一番後,陳安說道,“我們分成兩撥人馬,一撥人馬由我帶著吸引日本人注意,然後走草原商路經榆林到甘肅,為其他人走關內驛路到甘肅爭取時間。走關內的,用商隊的辦法,又分成三四隊不同時間出發,減小目標,路條找張大哥開就是了。柳管家先派人回老家,現在就開始囤積糧食。”

“一起走不行嗎?”林先生不解。

陳安搖搖頭,“日本人跟在屁股後麵,會誰都走不了的,必須要有人把他們引開。”

老爺子終於下了決心,“回老家好了,糧草什麼的,都路上花錢買就是了,還要去張管帶那裏調一批馬車過來就夠用了。明天一早,我們就通知所有陳家莊的人,自己選擇是否跟我們回老家,或者散入奉天城裏。不願意回甘肅老家的,我們發一筆遣散費。”

眾人默然,幾千裏的路途呀,流放也不過如此。

次日一早,正準備馬上動員陳家莊佃戶第二次遷離,斥候隊長趙四飛快地闖了進來,帶來了新民城裏的最新消息。

俄國人在沙河對日本人再一次幹起來了。

不甘失敗的俄國人,倉促決定在沙河一線對日本人進行一次主動進攻。沙河一帶六十多公裏的戰線上,炮火隆隆,喊殺震天。素質低下的俄軍和戰術呆板的日軍打了個棋逢對手,雙方士兵在瘋狂地炮火和機槍掃射下死傷遍野。

陳安馬上意識到,日本人在戰役結束前,是沒有時間來找他的麻煩了。

陳家莊的遷移工作當即放緩了腳步,有條不紊地開展了商隊組建和撤離,準備帶上更多更充足的物資。隻有少數土生土長的東北籍佃戶選擇了留下來,更多的人是準備去甘肅,因此遷移的隊伍十分龐大,幸好有了更多的準備時間。

陳安從莊丁團練中抽出了五十人,組成了誘敵隊伍,不僅一人雙馬,還帶上了十餘輛四輪馬車。雖然不知道少爺為什麼要浪費車上承重,不裝滿糧草,偏偏要帶上不少金屬礦產,但是大家還是聽從了指揮。

其中有四輛馬車卻是裝了四挺馬克沁重機槍,以及滿滿一車的彈藥以備無患。

陳安用了一段時間機槍後,覺得還是馬克沁機槍更好使用,因為火力持續性明顯勝於哈奇開斯機槍。利用了幾天時間,陳安秘密組裝了三挺馬克沁機槍,而日本人送的那挺哈奇開斯機槍則送給了張管帶的巡防營。

看上去占盡優勢的俄國人實在不爭氣,十幾天不到就銳氣全無,被日本人打得丟盔棄甲,慌忙退守沙河以北防線。但是日本人也因為彈藥耗盡,兵力不足,也失去了繼續進攻的能力。

陳安帶著柳石幾人,轉遍了莊子旁邊的山山水水,勘察地形,準備和日本人先打上一陣再說。俄國人又敗了,日本人騰出手來,必然要來找陳安的麻煩了。

很快,新民那邊再傳來消息,張管帶對日本人也還是有一定滲透的。栗原安秀中尉是情報官員,雖然手上無兵權,但是權力甚大,悍然調動了從戰場上退下來休整補充的精銳部隊秋山支隊。原本兩個大隊左右的軍力,雖然在沙河戰場上戰損頗大,隻剩下六七百人不到,但也不是陳安這幾十號人馬可以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