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保定精英(2 / 2)

陳安大喜,趕緊表示歡迎。

徐士遠也是專精於業務的技術人員,看了幾眼就知道陳安是要修跨江大橋,毫不客氣地對陳安說,“陳大人,您不是要修鐵路嗎?既然如此,修建這座大橋時,就不如幹脆加寬橋麵,預留鐵路線位置好了。”

陳安一怔,鐵路現在就可以開始計劃嗎?立馬虛心求教起來。其實也不是他求教,徐士遠自己找到德國泰來洋行的專家那裏商議起來,陳安聽了一會,根本聽不懂呀。

幾番討論之後,德國專家點頭稱是。徐士遠有些詫異地過來,找到陳安,“陳大人,聽德國人說,你準備采用外國的洋灰建築技術?那可是需要很多錢的。”

陳安有些莫名其妙,連忙回應,“這個技術不是說遠遠比我們國內三合土技術更好更耐用嗎?自然是要用了。”

徐士遠舒了一口氣,有些羨慕地說,“陳大人氣魄真大,我們當年在灤河就沒有這個本錢呀。這個技術是好,但是鋼筋混凝土實在太耗錢了。”

陳安不以為意,“是好技術就行,省的老是修修補補。方案調整了嗎?”

說到調整方案,徐士遠嚴肅起來,“我需要至少五天時間,查看從陳家莊到碧口的地形,請陳大人同意延遲施工,德國專家也讚同我的觀念。”

毫不遲疑的,陳安馬上點頭同意了,遲兩天算什麼,能將鐵路預先設計進去才是大事呀。

五天後,滿眼血絲的徐士遠拿出來初步想法,具體的線路還需要實地勘測,但是橋梁的接口設計卻是可以先搞出來了。

接過徐士遠遞過來的方案,陳安不動聲色地說了一句,“當年,你們在灤河建鐵橋時,花了多少銀兩?”

徐士遠隨口答道,“灤河地形遠比白龍江複雜,而且水麵又寬達六百七十多米,遠比這裏隻有兩百多米長呀,好像一共耗銀七十八萬兩左右。”

陳安順手翻了翻方案的造價,也不過三十萬兩,這還是全部采用鋼筋混凝土橋墩的設計。隻不過在兩麵增加了封閉式鐵軌設計,比原方案增加了十萬兩而已,陳安馬上就同意了。

徐士遠連日加班,已經非常疲勞了,以為陳安至少要好幾天才能做出決策,於是拱拱手準備離開去睡覺了。這時候,陳安叫住他,“徐技師,就這樣做吧,不過需要你擔任我們這一方的監工。”

還有些迷糊,徐士遠回答說,“好的,我明後天再讓向大人請示如何修改方案。”

“不是修改,你去跟德國人協調,就這麼實施了。”陳安連忙澄清。

猛地一個激靈,徐士遠總算驚醒了,“同意了?”

陳安有些好笑,再一次點頭,“是的。”

呆了半刻之後,徐士遠突然歡呼一聲,搶過陳安手上的圖紙方案就跑向德國人的住處。

第二天,白龍江大橋重新恢複施工,但是這次規模更大了,施工隊伍更多了。

快要入冬了,蘭州的楊增新忽然派人來到階州。

帶路的是楊增新府上的人,另外兩位卻是蘭州武備學堂,現在改名為蘭州陸軍小學堂,從保定軍校邀請來的優等畢業生。

楊府的人飛快地給陳安介紹,“楊大人以為畢竟階州分校為本部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趁此次邀請保定軍校畢業的北洋新軍精英,來蘭州陸軍小學堂授課的機會,遴選了兩位派到階州。一麵是為了交流,一麵是為了增強一下階州分校的教學水平。楊大人還特意交待,讓我轉告陳大人,這兩位是大才,切不可怠慢。而且他們隻是借調三個月,過後還是要歸還北洋新軍的。”

陳安頓時欣喜如狂,真是剛要睡覺就有人來送枕頭。

軍校都是他們自己這麼摸索著搞得,水平自然不高早已是陳安的心病了。楊增新辦事認真,為人也不錯,關鍵時刻還是對得起陳安對蘭州陸軍小學堂每年一萬兩的讚助。

兩位北洋新軍精英,一位是畢業於保定武備學堂炮兵科的孫嶽,另一位則是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步兵科畢業的劉鬱芬。

隻有三個月的所謂教學交流時間,陳安自然不敢忽視了。所有在職的軍官全部輪換回來,請兩位正規軍校精英畢業生集中授課。在新兵訓練營的士官生更是得天獨厚,完整地聽完了孫嶽和劉鬱芬的講課內容。

這兩位軍官也確實對得起精英的稱號,思路嚴謹,條理清晰,而且對基礎薄弱的北字營士官生毫不輕視,竭盡所能,傾囊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