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移民實邊條款在北方日報上一公布,頓時引起渲染大波。國內所有政治團體都在奮筆疾揮,在各種報紙和會議上攻擊北方軍政府窮兵黷武。北京政府雖然沒有嚴詞叱喝的電文,但是各部門之間私下裏都說陳安是個大傻冒。
唯有大總統袁世凱在家中認認真真地看完所有條款,最後長歎一句,“眾人皆說我獨裁,實際遠不如陳安呀。”
自稱帝師的楊度乘機呈送《君憲救國論》,“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立憲無望,終歸於亡國而已……故以專製之權,行立憲之業,乃聖君英辟建立大功大業之極好機會。”袁世凱看得怦然心動,大為讚許,稱之為“至理名言”。
但是從此以後,北方軍的動員體係開始初步建立。常備軍也就有了職業軍人和動員義務兵之分,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服完常備、續備、後備軍十年役期後,可以直接轉為軍政府官吏,而動員義務兵隻有兩年時間的半餉役期。
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已經簽訂移民條款,甚至不少已經拿到地頭的農戶,為了逃避服兵役,選擇了退出甘肅新疆。上半年中,彭英甲的甘肅布政司準備安置的上百萬移民,最後仍舊願意移入的隻有七十多萬。
要不是即使降低了一半餉銀,北方軍義務兵的餉銀仍然和國內其他勢力士兵的餉銀水平差不多,否則移民會降至更低水準。
但是即使隻有七十多萬移民,至少兩年內的義務兵兵源都已經足夠了。參謀本部製定的動員兵訓練計劃中,民國四年也不過是要求軍務署訓練三十個營二萬多人而已。
而從民國五年起,北方軍將每年整訓六十個營的兵力規模,其中三十個營是安排六年役期的職業士兵。
趙四的軍務署在接到大本營命令後,第一時間打來報告,表示現有的北寨訓練大營是根本不能滿足同時整訓三十個營規模要求的,不僅如此,士官生隊伍也將明顯不足。
陳安苦笑著看著這份報告,牽一發而動全身呀。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巧妙,本來隻是一個心急如火的救援計劃,結果整出一個新的分軍製略,然後被迫修改了移民條款,最後發覺連訓練大營甚至參訓軍官都要被牽扯進去了。
幾天思考之後,陳安給軍務署下達新的命令,新兵訓練營從此遷往階州,另覓新址重建,而且要至少滿足同時整訓六十個營規模。
至於北寨訓練大營,則轉交給武備學堂使用。陳安在武備學堂中,正式分成高級班和士官生班兩個層次,仍舊由自己擔任總辦,高級班的主講就是徐永昌,士官生班的主講仍是各戰鬥營中選拔優秀人才擔任。
為了彌補基層軍官的不足,士官生班再一次擴編,從原來的十五個排左右,正式擴招到三十個排左右,培訓期仍為兩年,每年的在讀士官生就有六十個排左右了。事實上,擴招中獲得實惠最多的就是空軍,水師暫時用不到這麼多士官生,自然名額都給了空軍。
解決了未來後續兵源的問題,幾天之內,北方軍抽調部隊已經大量出現在古浪火車站,幾千輛汽車滿載全副武裝的士兵和後勤物資,尤其是油料儲備。準備進疆的兩個混成旅,拉開架勢形成一條歎為觀止的機器長龍,浩浩蕩蕩地撲向幾千裏外的烏蘇。
為了找齊這麼多會駕駛汽車的士兵,虎子幾乎抽調了甘肅境內駐軍所有會開車的人手。新兵訓練營再一次開始大規模訓練駕駛員,陳安希望軍械署的後勤輸送部隊,能和第二批奔赴塔城的新兵戰鬥營一同出發。
馬恩河戰役中,法軍指揮官靈機一動,用汽車緊急向前線輸送了一個師的兵力,但是隨後這個巨大的戰術優勢卻被協約國的那些古董指揮官們忽略了。直到凡爾登戰役是,貝當冒險搜集了全巴黎的汽車運送軍隊和物資,由此引發巨大風波,才讓全世界真正發現了汽車機動的重要威力。
但是如果那些死板的協約國指揮官,現在就站在甘州、肅州長城一線的話,那綿延數十裏的黑色汽車長龍,足以讓一切指揮官默然無語。再加上不計成本實行的空中補給任務,北方軍極其優勢的軍事技術潛力,終於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