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沒有辦法,北方軍才大規模的列裝德械軍火。畢竟在這個當口,除了德國,北方軍已經找不到能夠完整提供整個軍火架構的援助國了。
號稱中立的瑞典、捷克等國,確實可以找到不少經典武器,但是不成體係,無法應對長期戰爭過程中的全麵對抗。
一種武器打遍天下的想法,隻存在於幻想當中,永遠不可能在現實戰爭中實現。
很詭異的,在這個世界上,具有完整軍工體係的,竟然隻有六個罷了,而不巧的蘇聯和日本已經是北方軍的世仇了,英國、法國、美國更是不懷好意地盯著不放,剩下的隻有一個讓北方軍也覺得有些偏激的德國了。
全麵轉向德械軍備體係,很有些無奈,卻是此時唯一的選擇。
至於日後德械裝備是否會大放異彩,這就要看北方軍能不能拿到最新的德械了。
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有一句話,利益才是永恒的主宰。現在中德關係熱火朝天,誰知道以後會不會突然翻臉成仇呢?
大規模掀起的德國國內排猶運動,點燃了德國人激進的民族主義色彩,又有誰敢保證以後會不會發生排華呢?
德國國防軍內部,在激烈的爭執中,軍方高層終於勉強同意了得到希特勒支持的古德裏安建議,研製一款專門用於摧毀敵軍坦克的坦克,這就是著名的三號坦克計劃。
但是始終抱著坦克隻是配合步兵進攻陳舊觀念的德國軍方,同時也啟動了另外一款火力支援型號的新型坦克計劃,這就是四號坦克計劃。
由於是火力支援型號,四號坦克計劃一開始就準備上75毫米榴彈炮,以加大火炮威力。但是在三號坦克計劃中,德國軍方堅持認為隻要37毫米加農炮就足夠了,因為現在的坦克裝甲厚度都很容易被37毫米火炮撕開。
隻有37毫米火炮的主戰坦克計劃,讓古德裏安暴跳如雷。
曾經跟徐永昌深入交流過的古德裏安,再加上和蘇聯的秘密試驗,已經對坦克集群作戰有了深入的了解,顯然是不滿意所謂的37毫米火炮方案的。
即使是德國軍方從捷克購買了兩輛具有先進水平的LT-35坦克作為測試參考,倔強的古德裏安依然沒有被說服。
捷克的LT-35坦克,全重10.5噸,乘員4人,武備是一門37毫米火炮和兩挺7.92毫米機槍,攜彈量分別是72發和2550發。水冷汽油發動機功率120馬力,最大裝甲厚度達到35毫米,最大時速35千米,最大行程193千米。
從各項數據上來說,就這個時候而言,這款坦克確實是相當先進的。
無論是火力、防禦、還是機動,都得到相當程度的係統綜合,足以勝任目前絕大部分的坦克作戰任務。
沒能在法國搞到後繼型號夏爾B1bis坦克的尼森公司員工,很快注意到了德國人買來研究之後就棄之不用的LT-35坦克。
雖然LT-35坦克的裝甲厚度不如夏爾B1bis型坦克恐怖的40毫米,火炮口徑也不抵法國人新研製的SA35型47毫米高速加農炮,但法國人搞得是重型坦克,捷克造的是中型坦克。
為了驅動重達32噸的夏爾B1bis坦克,法國人惴惴不安地用上了有些不牢靠的300馬力發動機。
大馬力發動機代表的不僅是噸位,還有巨大的油耗。
被古德裏安糾纏不休的德國國防軍高層,最後隻好搞了一個折中方案,雖然繼續使用37毫米火炮計劃,但是炮塔火炮基座卻是可以安裝50毫米火炮的。
於是三號坦克計劃終於開始加快研發進度了。
尼森公司的人員上前一問,本來就被古德裏安搞得腦袋都大的德國軍方,隨口就答應了將其中一輛試驗用的LT-35坦克轉手尼森公司。
本來沒有報多大希望的尼森公司,接獲通知後,大喜過望,連夜就派人將這輛寶貴的坦克樣車送上了回亞洲的貨船。
後來才發覺自己沒有生產或銷售許可權限的德國軍方,很有些尷尬,但想想當初美國飛機也賣了,幹脆就不理會了,轉頭忙起來就忘記這件事情了。
捷克的軍火公司本來就全世界賣軍火,先前不過是因為英美搞小動作不好意思賣給北方軍政府罷了。
德國軍方的貨被北方軍搞去了,捷克人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誰違背了銷售協議轉手倒賣,LT-35坦克在國際軍火市場還是比較搶手的。
德國人不當回事的另外一個緣由,是希特勒大肆推進的擴張生存空間計劃,捷克和奧地利首當其衝,他們現在已經自顧不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