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章 搖搖欲墜(2 / 2)

以至於蘇俄紅軍新編製的步兵師,加強後的遠程壓製火力達到24門76毫米火炮,36門122毫米火炮,12門152毫米火炮,典型的大炮兵主義戰術要求。這種做法在世界各國軍隊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北方軍的的步兵師中,隻有一個炮兵團四個105毫米炮兵營,總共不過48門火炮而已,在炮擊密度和火力反擊上完全處於劣勢。

尤其是蘇俄紅軍遠程壓製火力的中堅力量,122毫米M30榴彈炮簡直就是戰場支配者,威力大,射程遠,牢靠耐用,堪稱是中口徑壓製火器的傑出代表。北方軍前沿工事以及那些失陷的堡壘,大多都是毀於這種幾乎橫掃一切的122毫米榴彈炮手上。

122毫米M30榴彈炮,戰鬥全重2450千克,行軍全重3100千克,榴彈重21.7千克,最遠射程11800米,射速5-6發每分鍾。

無論是阻攔射擊還是反擊炮戰,北方軍裝備的105毫米LeFH18榴彈炮,顯然威力遜色不少,尤其是數量上的劣勢更是吃盡了苦頭。

還有一種步兵支援武器也讓防守的北方軍士兵惶恐不安,這就是120毫米PM38迫擊炮,戰場上無所不在,幾乎充斥著這種靈活而有足夠威力的重型迫擊炮。

作為將120毫米重型迫擊炮加強步兵營的第一人,蘇俄紅軍在這次突襲比什凱克的戰役中嚐盡了甜頭。在坦克集群遭到北方軍攻擊機,以及勇猛的反坦克火力強大打擊之下,進展相對遲滯的時候,蘇俄紅軍步兵部隊主動出擊,攜帶著大量PM38迫擊炮,使用重型迫擊炮彈,一個一個地敲開了那些抵抗的地堡工事。

PM38重型迫擊炮,口徑120毫米,全重285千克,迫擊炮彈重16千克,射程5700米。其爆炸威力足以壓製甚至摧毀非永備性的地堡工事,至於暴露在外的戰壕更是可以毫不費力地毀傷殆盡。而迫擊炮全重,在拆卸後並沒有超出士兵所能承擔的範圍之內,依然是靈活機動的步兵隨進支援火器。

而北方軍列裝到排一級的Gr.W34型迫擊炮,口徑隻有80毫米,迫擊炮彈重3.5千克,射程也隻有2400米,與PM38重型迫擊炮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自然毫無還手之力。

反倒是北方軍步兵部隊中大量列裝的防空火力,在頑強的抵抗中超常發揮,幾乎是攔腰斬斷了發起衝擊的蘇俄突擊部隊前鋒,無論是士兵,還是坦克。

不管是20毫米的厄利空防空炮,還是40毫米博福斯防空炮,威力足夠強勁,隻要一發沾到士兵身體,必然就是一個碗大的破洞,甚至就是斷成兩三截,亦或是幹脆是粉身碎骨。

而緊急壓低了炮口的88毫米防空炮,在遠距離攻擊皮薄的T-26坦克或是BT-7快速坦克,差不多就是一掃一大片,在其射界範圍內,橫衝直撞的蘇俄紅軍坦克幾乎就是一擊就穿的鋼鐵墳墓罷了。

因為製空權依然在北方軍空軍手中,基本上沒有了防空任務的防空部隊,直接就投入了地麵支援作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戰果。

如果不是神出鬼沒的PM38重型迫擊炮威脅實在太大,僅憑這些彈藥管夠的自動火力,說不定就可以將席卷而來的蘇俄紅軍裝甲突擊集群擊退了。

即使如此,在自己手頭的坦克力量和反坦克火力都不足以擊退敵人的情況下,李虎臣一連發出三封電報,請求緊急調撥更多的88毫米防空炮參戰。

88毫米防空炮沒有打下幾架飛機,卻摧毀了足夠多的蘇俄坦克,讓雙方都驚詫於這種防空火力地麵使用的巨大威力,但同時也成了M30榴彈炮,以及PM38重型迫擊炮的重點關注對象,幾乎每一小時都有取得重大戰果以及遭到重點摧毀的報告。

前線需要更多的88毫米防空炮打坦克。

雖然有些難以理解這道似乎文不對題的命令,但是從甘肅、新疆內地調集的防空部隊,紛紛坐上加急的軍用列車,第一時間趕赴阿拉木圖參戰。

這是最優先的指令,甚至還排在了胡景翼軍團南下支援參戰的前麵。

為了保證這些88毫米防空炮的盡早到位,沒有坐上火車的胡景翼軍團,扔掉了所有非燃料彈藥的輜重,全部使用軍團自身的卡車、坦克、裝甲車等機械力量,瘋狂向著西南方向奔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