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日寇已經侵占了重鎮獨山。由於後續兵力不足,糧秣彈藥更是接濟不上,那“強弩之末”的禿頭箭已經墜落了。然而,侵略部隊仍未接到撤兵的命令--那就隻有把“希望”寄托在攻占貴陽的目標上--不占貴陽,就談不上威脅“陪都”重慶,也就實現不了在這“最後一役”逼降蔣介石的戰略目的。鬼子兵實在是陷入了進退維穀的困境、絕境。目前,為了不致全軍餓死,他們隻剩下最後兩“招兒”了:一是疏通鐵路線,等待給養、援兵,或者為自身創造一條撤兵的退路;另一“招兒”便是進山搶糧。
日寇侵華,是做了多年間諜準備工作的。他們有鐵路沿線五萬分之一的軍用地圖,將山區小路和村村寨寨詳盡地標繪出來。因此,包括界牌嶺在內的一些較大的村寨,便成了搶糧的目標。百十人組成的搶糧“討伐隊”,同時派出許多支,分頭鑽進了鳳凰山。
此山沒有漢奸,沒人當向導。鬼子兵的軍用地圖再詳盡,也標不出那眾多的陷阱、弓弩、滾木、礌石!各個村寨的苗、漢、僮、水、布依族團丁,此時緊密地團結起來,成了護山殺敵的抗日遊擊隊。一連三天,都把鬼子的“討伐隊”在半山腰裏殺退。敵寇非但沒有搶到一粒糧食,反而每天傷亡數十人。
第四天上午,鬼子兵也改變了戰術,將幾支“討伐隊”合編起來,在機關槍和迫擊炮的掩護下,攻打到了界牌嶺的寨門口。情勢十分危急!全寨的團丁,和更多的青壯年,包括青年婦女,全體出動了,決心在這方石壘成的寨門口抗戰到底!他們雖然消息閉塞,卻也聽章校長講過鬼子兵的“三光”罪行。賀舉人和大管家還看過那本《日寇侵華暴行實錄》圖冊。所以在這三麵環山的“葫蘆嘴”,是非拚不可了!
“保住寨子大家活!破了寨門家家死!”七十多歲的賀舉人,帶著大管家,把賀家祠堂的祖宗牌位都搬到寨門口來了!他老人家親臨寨門,往一塊大青石頭上坐定,由不得數百名賀家子孫不人人上前,護衛住祖宗牌位和尊敬的長者,喊聲震天,拚死戰鬥,寸步不讓!
賀家是界牌嶺首屈一指的大戶。大戶心齊,全寨奮勇。仗打得相當慘烈!火槍土銃,大刀長矛,鉤鐮斧棒,滾木礌石,在這“一夫當關,萬夫莫入”的寨門隘口,反複衝突,竟然殺傷了上百名鬼子兵,直到黃昏,敵兵退去,才知道山民百姓也打了個頂呱呱的大勝仗!
村民的傷亡超過了敵兵。寨子裏數十處房屋被迫擊炮擊中起火。好在是石牆石瓦,火勢不大,入夜前就撲滅了。全寨子的鄉親們,同仇敵愾,吵吵嚷嚷,不分男女老幼,十人成群,八人成夥,聚在一起大聲敘說白天的打仗。真是越講越興奮。連那受了傷的也不覺疼,家中死了人的也不覺悲,一麵包傷、埋人,一麵大講那滾木礌石陣,砸得鬼子兵無處躲藏!
李長辛和章樹人也是參了戰的。現在同樣感到無比的興奮和自豪!回來看看祠堂學校完好無損,便跟著大管家過府去看望賀舉人--這位老者同樣興奮,立刻叫丫環設酒相待,樂嗬嗬地說道:“老朽已經是不缺陽壽的人了,活夠本兒了!莫得啥子可怕的了。今日往寨口一坐,無非是做個模樣給後生子看看,告訴大家:這葫蘆峪莫得退路!哈哈,多虧祖宗保佑,守住了寨門,眾誌成城啊!”
飲過了米酒,大管家說:“恐怕東洋兵不肯善罷甘休……”
“說得對頭!”賀舉人捋著山羊胡子,“敵寇進山為啥子?諸位說說看,他為啥子?”
“為了搶糧。”章校長這樣說。大管家也這樣認為。
三個人商量了一陣,當機立斷--勸說全寨鄉親,連夜把稻米苞穀,牛羊雞鴨,往更深更高的小山寨裏轉移。婦女和小孩,也同時送進深山投親靠友。
“團丁和男子,運走了糧米,安置了家小,即刻返回,死守村寨!”
這位曾經晉京趕考的老舉人,此刻頗有點兒儒將風度,處亂不驚,使章樹人敬佩。
就當大管家取出銅鑼上街傳話的一瞬間,章樹人將他攔住,“等等!還有……”
章樹人知道“扶輪中學”又麵臨停課的危機了!為了保護這輾轉萬裏才運上山來的圖書,免遭炮火,他也當機立斷:“請每一位運糧的鄉親,每一位進深山的婦女兒童,一人帶走十本書吧!我和李長辛,也往深山村背書!懇請賀舉人,大管家,告訴諸位鄉親:我章樹人從明天起,就跟著孩子們到每一個深山村寨裏去……巡回講課!咱們的學校剛開學三個月,還沒到放暑假的時候哩……”說著說著,章校長已是聲淚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