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第一部長篇。選擇這個題材的主要理由,因為它是我親身經曆過的事件。我就是這所扶輪中學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十二歲,不大懂事,卻是記性最好的時候。朋友勸我把它寫成“報告”,突出紀實性。我接受了這個意見。因此,除了人名和若幹次要情節是虛構的以外,整個故事發生的年代、地點、事件、環境和細節的描寫,以及的結構方法,都盡可能地尊重曆史事實。
一九四四年的湘桂大撤退,不見經傳,原因是多方麵的。它發生在國統區,而“國軍”簡直是一敗塗地,還有什麼臉說話?解放後,多少正麵的正義戰爭故事都寫不完,誰還肯去寫這段戰爭的災難哩!但是,災難中也有英雄,血淚中也有珍珠,悲壯也是文學呀。我等了許多年,沒人寫,我就大著膽子把它寫出來。
今年“七七”是我中華民族抗日戰爭五十周年紀念日。往事不忘,今日之師。謹以這本帶著血淚和泥土的小書,獻給湘桂大撤退百萬難民中的生者和死者,獻給新社會八十年代的青年讀者,獻給光榮的教育工作者。我期待著批評和指教!
作者 87.3.30.於北京作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