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柿子溝(1 / 1)

說起北京市來,有兩個概念。老北京號稱“九城十八門”,指的是明朝永樂年間擴建京都時的規模;也有叫“十裏城”或“四十裏城”的,因為北京的一麵城牆就有10華裏長,呈正方形,周長40裏。新北京可就大多了,現有四個城區、六個郊區和九個遠郊縣,從南到北足有300多華裏。

北京城區平平坦坦,除了公園裏人工堆砌的土山和假山,四個美麗的海(湖),你就是騎自行車跑遍全城都感覺不出一點兒坡度來。郊區則不然,西有太行山,北麵和東北麵是軍都山和燕山,山區競占了北京市總麵積的2/3.因此,北京盛產水果。蘋果、葡萄、鴨梨、紅棗、柿子、山楂、水蜜桃、銀杏、檳子、李子,再加上核桃、栗子,統稱幹鮮果品,自然都屬於北方果品啦。由於氣候關係,除了桃杏早熟品種外,大部分都是秋熟。山民們索性把秋收叫做梨秋、果秋,很文雅。查查字典,秋的原意就是收獲。

果樹大都生長在山溝裏。這些地方背風,冬天積雪,水土保持得好。因此又有梨花溝、杏花溝、桃花溝、柿子溝……許多好聽的地名。為什麼別的山溝以花命名,而柿子溝卻以果取名呢?你隻要去看一下就知道了。春天到來,桃花紅、杏花黃,梨花白,而且是先開花後長葉,給人滿樹開花的感覺,當然打眼啦。待到深秋,滿山溝裏紅似火,那可就是柿子出風頭的時候了!

柿子需要嫁接在黑棗樹上,才長得茁壯,結果實多。北京柿子產量甚高,一株成年柿樹,管理得好,可收獲200公斤以上。柿子一般不生蟲,不掉果,到了10月份,秋風轉寒,肥厚的柿葉迅速脫淨,一樹柿子可就像是掛著幾百隻紅燈籠啦。此時遠眺柿子溝,幾裏乃至幾十裏長的柿子溝,猶如一條條火龍,又像落進深山的晚霞,那氣派絕不亞於香山紅葉。

北京的柿子大體上分兩種。蓋柿扁而大,一個就有半斤重,耐貯存,便於運輸,大量上市。另一種高莊柿子,又叫火柿子,像山東省的高莊饅頭,皮薄,不好運輸,但糖份高,可就地加工成柿餅,再遠銷各地。

每逢果秋,山民收獲柿子真是一場緊張的“戰鬥”。柿樹高,柿子又不能打,隻能用一種“夾竿”伸上去一隻隻地夾。裝筐外運時,出山的羊腸小路,全靠人背、驢馱;上了公路再裝馬車或汽車。我住過的平穀縣大華山鄉,一年就產柿子500萬公斤,柿筐像兩道矮牆般排列在公路邊上,一眼看不見頭尾,要租幾十輛大卡車晝夜搶運。

最有趣的是跟孩子們上山去吃“柿哄”。初秋,柿子又青又澀的時候,每柿樹上都會有幾個早熟的柿子紅了,亮晶晶,半透明,好像成心跟饞嘴的孩子們起哄似的,所以叫柿哄。它熟在伏天,特別甜,一包蜜。如果不吃,會自然掉果,所以不吃白不吃,吃了白吃,別人還誇你聰明。

柿哄的滋味雖然好,我還是更喜歡看那火燒雲似的柿子溝。深秋柿林紅如火。這也是北京的一大景觀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