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樹林裏散步,頭頂上忽然掉下一條魚來。魚並不太小,有三寸長吧。這真是奇趣,“緣木求魚”,我便天天早上晚兒的到這裏散步,收獲甚豐。不僅欣賞樹上落魚的奇觀,還可以見到落葉與白翎齊飛。這更好看!一支雪白的羽毛,翎杆朝下,羽尾朝上,像個陀螺,不,像個白銀鑽頭那樣,按照空氣流體力學賦於它的某種軌跡向下旋落,插到青草地上仍然直立不倒,像一朵白花,頗有些悲壯的味道。
樹頂上有不少鳥窩,還有成群的長腿鷺鷥喔喔叫個不停。魚自然是它們叼來的。也許小鷺鷥還沒睜開眼睛,張著帶黃邊的尖嘴巴向父母乞食,又接不住這麼大的魚;也許是幾隻幼鳥爭食,反而把魚搶掉了。我可看不準,“清官難斷家務事”,由它去,隻管欣賞樹上落魚的稀罕事也就夠意思了。
蓉園從前是湖南某個大軍閥的別墅。環境極佳,座落在長沙市區北端,三麵環水,很像個伸進大片魚塘裏的百畝半島。更主要的是多樹,四季蔥蘢,空氣清新,又非常安靜。因此,包括毛澤東生前住過的一號樓在內,園中一共修建了八棟小樓,最高的三層,沒有大樹高,全都藏身於濃密的綠影之中,外麵根本看不見。
蘇州園林,小巧玲瓏,回廊曲徑,影壁假山,靠的巧妙布局,也可排除“一目了然”之病。北京園林,皇家氣派,憑人工挖海築山,造就了舉世無雙的故宮、圓明園、頤和園;即使城內的二百餘座王府,也是“侯門深似海”那樣的深宅大院,同樣克服了“一覽無餘”。
看來,“一目了然”、“一覽無餘”,既是文學作品的致命傷,也是園林建築之大忌。在這一點上,蓉園發揮了南國的優勢,以樹多而取勝。整個園子,雖也不乏精巧的現代化建築,但就總體而言,則是一個綠色的天地。花木茂密,魚鳥草蟲共生,人工與大自然相親,創造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綠洲。
國內實行開放政策以來,蓉園辟為賓館,也對外開放了。管理水平逐年提高,訂立了禁獵的規章。鳥懂人情,便成群飛來園中築巢,那幾百隻白鷺,很守信用,秋去春來,在此孵育幼雛,半年即可與成鳥比翼而飛。
我借工作之便,常來蓉園小住,發覺它的鳥兒逐年增多。據我眼見耳聞,至少有斑鳩、黃鸝、灰喜鵲、八哥、山雀、竹雞、布穀、鷓鴣、啄木鳥等十多種。花匠說,園內有一千棵樹。五千隻鳥。可見,隻要精心管理,講究文明,在大城市裏也能建立若幹個“鳥島”式的自然保護區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