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溝通憑什麼
探索發現
作者:夏商周
一隻大老鼠帶著一群小老鼠在外麵玩耍,突然不知從哪裏來了一隻貓。小老鼠們都嚇得心驚肉跳,隻有大老鼠十分鎮定,它淡定地叫了兩聲“汪汪”,那隻貓嚇得轉身就跑了,小老鼠們得救了。大老鼠感歎地說:“你們看,學習一門外語是多麼重要!”
上麵的文字隻是一個小笑話,不過人類如果能夠掌握動物的語言,明白動物們的交流方式,那我們對它們的了解將更加深入。可以想象一下,在未來的某一天,你和你的動物朋友們能夠交流、溝通,明白它們的想法和感受,那將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
動物之間是怎麼傳遞消息的?它們和人類一樣也有屬於自己的語言嗎?除了語言,它們還有哪些神奇的溝通方式呢?
“話簍子”家VS鵝“悶葫蘆”魚類
很多人都喜歡八卦,這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事實上,動物界也有喜歡八卦的,家鵝絕對是動物界的“八卦協會會長”。
有人問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康拉德·勞倫茲先生(1973年),家鵝究竟在聊什麼?他回答說,它們純粹在瞎胡扯,至於具體內容誰也不得而知。但是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東拉西扯讓家鵝們快樂無比。
溫順的山羊也喜歡“說話”,它們經常發出“咩咩”的聲音,可能也是在拉家常而已。
如果說家鵝是“話簍子”,那麼魚類絕對可以稱得上“悶葫蘆”了。我們很少能聽到魚兒們發出嘰嘰呱呱的聲音。它們悶不吭聲,到底是怎麼傳遞信息的呢?實際上,很多魚類是靠著生物電來傳遞和感覺信息的,它們通過特殊信號和同類交換訊息。隻有魴魚和小黃魚等是例外,它們在求偶、交配或者搶占地盤的時候會借助魚鰾收縮發出嘰嘰咕咕的聲音。
動物們靠聲音傳情達意的方式可謂豐富多樣。你知道嗎?蛋殼裏的小雛雞們就已經懂得通過啾啾聲稱兄道弟了,一起商量出殼的最佳時機。這一招能夠讓小雞們達到更高的存活率,並且一起長大。
企鵝爸爸媽媽仔細辨認著企鵝寶寶的嘰嘰喳喳聲,就能夠在企鵝群中很快能找到自己的小企鵝。
狼都喜歡嗥叫,不是因為害怕、痛苦或者憂傷,而是通過叫聲彼此交流。狼可以和相距很遠的同類通話。比如,一隻狼對另一隻嗷嗷叫著說:快看,那兒有馴鹿!或者說:小心,人來了!狼之間的遠程通訊非常方便,手機根本就毫無用武之地。
語言不夠,舞蹈來湊
動物們可以利用多種聲音來聯絡,可惜的是它們沒有足夠多的詞彙量,無法像人類一樣閑聊。這個時候,就要借助其他的方式來溝通了。舞蹈往往是出其不意的製勝法寶。
蜜蜂除了會發出“嗡嗡嗡”的聲音之外,它那優美的舞姿也是一種“語言”。工蜂中有些偵察兵,它們負責尋找花蜜好、花兒多的蜜源,然後把找到的蜜源告訴家裏的其他工蜂。它們是怎麼報告蜜源的距離和方位的呢?就是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