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國種蜜蜂為例,如果蜜源距離蜂巢90米以內,偵察蜂就在巢內跳圓舞來報告;如果超過90米,它們就會跳擺尾舞來報告;要是距離很遠,偵察蜂就改變舞蹈的節律來報告。距離超過700米,它們每分鍾跳22次擺尾舞;距離不到700米,但大於330米,它們每分鍾跳33次擺尾舞。
而意大利蜂又不相同。意大利蜂在9米以內發現蜜源時會跳起圓舞;蜜源超過9米,它就改跳鐮刀舞;蜜源超過37米時,它又改跳擺尾舞。距離蜜源約330米的時候,意大利偵察蜂每分鍾跳22次。
德國蜂和意大利蜂的表現完全不同。看來,蜜蜂們也是有“方言”的。
“聞香識美人”
除了語言和舞蹈,動物們還通過嗅覺來找到同伴。
螞蟻是用氣味來進行交流的,一隻螞蟻如果發現了食物,它就會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一路的氣味,其他的螞蟻就會沿著這條路線去找食物,並不斷地加強氣味。如果這裏的食物被采集完了,沒有螞蟻再來,氣味就會逐漸消散。如果一隻螞蟻被碾碎,就會散發出強烈的氣味,立即引起其他螞蟻的警惕。
蛾子的嗅覺也非常靈敏,它們可以聞到5千米之外自己的“心上人”的味道,然後循著氣味飛過去。“聞香識美人”的本領可比人類厲害太多啦!
在哺乳動物界也有翹楚,鹿就是其中之一。雄鹿身上有幾個芳香腺,兩個在內眼角,一個在尾巴下麵,還有一個在腹部,兩個在後足,每個蹄子上還各有一個。它把芳香腺往樹上擦,樹上就留下了自己的氣味,這種氣味經久不散,雌鹿聞到後就會跟蹤而來。
事實上,氣味語言是幾乎所有動物都會用的信息傳遞方式。
我隻愛光和色彩
螢火蟲發光可不是為了人類的夜晚更加斑斕,這是它們傳遞信息的重要方式。仲夏之夜,在野外,我們常能看到螢火蟲發出微微幽光,並翩翩起舞,這是它們傳遞信息的一種重要方式。
有一種北美洲雄螢,常在草叢間尋找雌蟲,每隔5.8秒閃一次,藏在草叢深處的雌蟲即以每2.1秒一次的閃光回應。更有趣的是,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有兩棵“螢樹”,每棵樹上的螢火蟲數以千計,但行動一致,兩棵樹次第明滅,每次閃光持續2~3秒,間歇5~6秒,真是奇秒極了!
還有些動物雖然沒辦法自帶“燈光特效”,卻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炫目的色彩。
比如雄孔雀在開屏的時候,雌孔雀往往會被那身華麗的羽毛迷得神魂顛倒,我們在動物園看到了也會驚歎它的魅力。當然,如果你大聲喧嘩或者是讓它們受到了驚嚇,孔雀也會開屏——這個時候的開屏可不是為了博人一笑,而是一種示威和防禦!金翅雀的幼鳥餓的時候會張開嘴巴,露出嘴邊4個發光的金屬顏色的斑點,告訴鳥媽媽它們肚子餓了。
實際上,動物交流和溝通的方式不止一種,它們可以熟練地運用多種方式交流、溝通,傳遞信息,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得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