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1 / 2)

時間表

1999年12月31日 多喜和馬克坐的車子發生車禍,多喜當場死亡。

2003年 阿飛帶啦啦到遠離世俗的西華定居。

2003年 同年阿飛進入西華警局,並開始為父親的犯毒集團作臥底。

2009年9月 阿飛“犧牲”。

2009年12月31日 啦啦和馬克第一次見麵。

2010年2月2日 啦啦知道了真相,在最後時刻決心放棄報仇 。

也許這對你們來說會是個晦澀的故事,所以我把它定義為邊緣、遊離,甚至是有些荒誕的。在創作它的過程中,我的思路在不斷發生著改變,比方一些懸疑,以及那些怪誕的情節設置。所以說,這不是一個傳統而現實的故事,我也不期望它讓你們讀起來是傳統而現實的。因為任何的深刻都必須是被顛覆的。

我一直覺得任何的文字都是貧乏的,而任何的經曆都是深刻的。起碼對啦啦所遭遇的這些就是這樣。她給人一種邊緣而落寞的孤單,就像是離群的大雁那樣,她曾經努力跟著大家一起向溫暖的地方飛翔,和群體分散時也會彷徨而害怕,可是時間久了,當這種分離成為定局時,她也會接受,也會適應,也會無所謂的。人就是有這樣一種劣性,就是習慣,什麼東西都比不過習慣來的可怕。比方說習慣和一個人在一起、習慣孤單、習慣絕望……

我喜歡用“非主流”這個詞來定義啦啦,也許說定義還不合適,因為定義一個人很困難,尤其是像啦啦這樣複雜的人。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會覺得在她身上發生的不幸有點多,又或者突然發現她其實並沒有遭遇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可是她確實是要死要活的。那麼讓我現在來告訴你,我的啦啦其實是被放大了一個人的心裏狀態。這話聽起來你大概又要不理解了。其實,我就是想把一些東西強化之後給你看,讓你印象深刻,發生共鳴。

我記得海岩曾經說過“我小時候所接受的教育是‘天空是藍的’,可是我長大之後發現,天空並不是藍的,它是灰的。”那是一種心理落差。曾經覺得世界很美好,夢想能實現,可是有一天,這一切卻被無情的現實給完全擊碎了!啦啦就是這樣一種狀態,她也曾經有過很多美好的夢想,比方她想讓她的家人過上好日子,她想出人頭地,因為她深深知道惟有努力為生活拚搏,在最後,它才可能會有一個好的結局。然而,她沒能捱到那一天。

我們總喜歡說“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可是,很多時候,即便它掌握在你我手中,我們也無力去控製。那是一種很大的悲哀。

當啦啦遭遇童年的那段灰暗時,她曾經試圖想要忘記,可是,人的記憶似乎總喜歡往反方向延伸。有些事情,你越想忘記,它便越是清晰。於是,她開始選擇逃避和墮落。因為她覺得這個世界對她不公平,她是如此努力地想要好好生活,可是她最後得到了什麼?別人小小的幸福卻是她即便用畢生追求也無法獲得的。她用避世的態度去埋沒一些痛苦,但收效甚微。

遇到阿飛是宿命,冥冥之中總會出現一個和自己相似或者救贖自己的人。那麼說來,阿飛不愛啦啦這似乎也是宿命。有句話是“愛,是宿命的劫。”這場浩劫最終帶給所有人的除了無法磨滅的記憶外還有一冗長背後潛藏著的秘密。

秘密一:阿飛愛多喜。

多喜是阿飛同父異母的妹妹。阿飛喜歡她,那多少是帶有一點仰慕的味道的。因為阿飛的出生,所以他在他的家族中始終卑微。但多喜不同,她是標準的大家閨秀,千金小姐。她美麗、大方,任性,幾乎集合了一切讓人向往的女性特質。這是阿飛愛多喜的真正原因。帶有仰慕和膜拜色彩的愛,對他來說,多喜就是一個女神,一種“正牌”的化身,而他隻是一隻外來的雜毛犬。沒有人會像在乎多喜那樣在乎自己,她擁有自己沒有卻渴望擁有的一切,阿飛甚至期望能成為另一個多喜,一個真正的名門之後。

因為愛的對象是自己的親妹妹,所以這便成了畸形的愛,注定見不得光。這是苦衷,阿飛的苦衷,因為這愛情是要被世人不認可的,所以無法對多喜說。

秘密二:阿飛是奸細

阿飛是警局中的奸細是我到故事的後半段才揭開的秘密。事實上,他從頭至尾都是他父親手裏的一顆棋子。從一開始,他父親就沒有真正認可阿飛在家族中的身份,相反,在那樣的大家庭中,像阿飛那樣的出生始終是他父親心裏的一根刺,那時刻提醒自己曾和一個低賤的妓女有過露水姻緣,甚至用那樣肮髒的肉體孕育了一個孩子。在像阿飛父親那樣的上層有錢人眼中,阿飛母親那樣的女人隻是一種泄欲的工具,而不具有任何其他的意義,她們甚至都不配擁有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