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2)

縱橫家智慧故事

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的大商人呂不韋,曾輔佐秦莊襄王登上王位,他是怎麼做的呢,正是把握住遊說對象的心理變化,在對方高興的時候加大他們的欲望,在對方恐懼的時候,增加他們的恐懼。

呂不韋拜訪子楚,對他遊說道:“秦王已經老了,安國君被立為太子。我私下聽說安國君非常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能夠選立太子的隻有華陽夫人一個。現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間,不受秦王寵幸,長期被留在諸侯國當人質,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國君繼位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長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邊的其他兄弟們爭太子之位啦。”子楚說:“是這樣,但該怎麼辦呢?”呂不韋說:“願意拿出千金來為你西去秦國遊說,侍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你為太子。”子楚於是叩頭拜謝道:“如果實現了您的計劃,我願意分秦國的土地和您共享。”

呂不韋西入鹹陽,費盡心思,通過華陽夫人弟弟陽泉君及大姐而巴結上了華陽夫人,他對華陽夫人說:“現在您年輕貌美,深得安國君寵幸,然而膝下無子,他日一旦年老色衰,必然失寵,那時您該依靠誰呢?”這一番話深深地觸動了華陽夫人,緊接著,呂不韋又為在趙國為人質的異人(秦莊襄王)說盡了好話,加上他出手大方,三下兩下就使華陽夫人答應認異人為子。呂不韋回到趙國後,不惜重金買通了看守異人的趙國士卒,帶著異人倉皇逃回秦國,由於事出緊急,連異人的夫人(莊襄後)和兒子趙政(秦始皇)都沒來得及帶。異人回到秦國後,呂不韋讓他穿楚服去見華陽夫人,華陽見了頗為喜歡,於是給異人改名為子楚,又攛掇安國君立子楚為嗣。公元前251年,農曆庚戌年,在位56年的秦昭襄王病死,安國君柱即位,冊封華陽夫人為王後。可是,這個做了50多年太子的孝文王即位僅3天就死了,子楚成為了新的國君,冊封華陽夫人為太後。

就這樣,呂不韋成功的遊說使各方都滿意,他自己也是受益者。

§§2. 計國事者,則當審權量;說人主,則當審揣情

原文

故計國事者,則當審權量;說人主,則當審揣情;謀慮情欲,必出於此。乃可貴,乃可賤;乃可重,乃可輕;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敗;其數一也。

——《鬼穀子·揣篇第七》

譯文

所以謀劃國家大事的人,就應當詳細衡量本國的各方麵力量;遊說君主的人,則應當全麵揣測君主的想法,避其所短,從其所長。所有的謀劃、想法、情緒及欲望都必須以這裏為出發點。隻有這樣做了,才能得心應手地鼾各種問題和對付各色人物。可以尊敬,也可以輕視;可以施利,也可行害;可以成全,也可以敗壞,其使用的辦法都是一致的。

縱橫家智慧故事

封建時代為人臣子必須學會揣摩別人心意,隻有如此才可以得心應手的解決各種問題。勾踐滅吳的兩大功臣——範蠡與文種——結局截然不同就是絕佳例子。

範蠡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

勾踐歸國後,他與文種擬定興越滅吳九術,是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策劃者和組織者。為了實施滅吳戰略,也是九術之一的“美人計”,範蠡親自跋山涉水,終於在苧蘿山浣紗河訪到德才貌兼備的巾幗奇女——西施,在曆史上譜寫了西施深明大義獻身吳王,裏應外合興越滅吳的傳奇篇章。範蠡事越王勾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於滅吳,成就越王霸業,被尊為上將軍。

範蠡認為在有功於越王之下,難以久居,“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深知勾踐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難與同安樂,遂與西施一起泛舟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墾荒耕作,兼營副業並經商,沒有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他仗義疏財,施善鄉梓,範蠡的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他喟然感歎:“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點。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於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