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站式鞠躬:“真禮”以站姿為預備,然後將相搭的兩手漸漸分開,貼著兩大腿下滑,手指尖觸至膝蓋上沿為止,同時上半身由腰部起傾斜,頭、背與腿呈近90°的弓形(切忌隻低頭不彎腰,或隻彎腰不低頭),略作停頓,表示對對方真誠的敬意,然後,慢慢直起上身,表示對對方連綿不斷的敬意,同時手沿腳上提,恢複原來的站姿。鞠躬要與呼吸相配合,彎腰下傾時作吐氣,身直起時作吸氣,使人體背中線的督脈和腦中線的任脈進行小周天的循環。行禮時的速度要盡量與別人保持一致,以免尷尬。“行禮”要領與“真禮”同,僅雙手至大腿中部即行,頭、背與腿約呈120°的弓形。“草禮”隻需將身體向前稍作傾斜,兩手搭在大腿根部即可,頭、背與腿約呈150°的弓形,餘同“真禮”。
2.坐式鞠躬:若主人是站立式,而客人是坐在椅(凳)上的,則客人用坐式答禮。“真禮”以坐姿為準備,行禮時,將兩手沿大腿前移至膝蓋,腰部順勢前傾,低頭,但頭、頸與背部呈平弧形,稍作停頓,慢慢將上身直起,恢複坐姿。“行禮”時將兩手沿大腿移至中部,餘同“真禮”。“草禮”隻將兩手搭在大腿根,略欠身即可。
3.跪式鞠躬:“真禮”以跪坐姿為預備,背、頸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斜,同時雙手從膝上漸漸滑下,全手掌著地,兩手指尖斜相對,身體傾至胸部與膝間隻剩一個拳頭的空檔(切忌隻低頭不彎腰或隻彎腰不低頭),身體呈45°前傾,稍作停頓,慢慢直起上身。同樣行禮時動作要與呼吸相配,彎腰時吐氣,直身時吸氣,速度與他人保持一致。“行禮”方法與“真禮”相似,但兩手僅前半掌著地(第二手指關節以上著地即可),身體約呈55°前傾;行“草禮”時僅兩手手指著地,身體約呈65°前傾。
(二)伸掌禮
這是茶道表演中用得最多的示意禮。當主泡與助泡之間協同配合時,主人向客人敬奉各種物品時都簡用此禮,表示的意思為:“請”和“謝謝”。當兩人相對時,可伸右手掌對答表示,若側對時,右側方伸右掌,左側方伸左掌對答表示。伸掌姿勢就是:四指並攏,虎口分開,手掌略向內凹,側斜之掌伸於敬奉的物品旁,同時欠身點頭,動作要一氣嗬成。
(三)寓意禮
茶道活動中,自古以來在民間逐步形成了不少帶有寓意的禮節。如最常見的為衝泡時的“鳳凰三點頭”,即手提水壺高衝低斟反複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以示歡迎。茶壺放置時壺嘴不能正對客人,否則表示請客人離開;回轉斟水、斟茶、燙壺等動作,右手必須逆時針方向回轉,左手則以順時針方向回轉,表示招手“來!來!來!”的意思,歡迎客人來觀看,若相反方向操作,則表示揮手“去!去!去!”的意思。另外,有時請客人選點茶,有“主隨客願”之敬意;有杯柄的茶杯在奉茶時要將杯柄放置在客人的右手麵,所敬茶點要考慮取食方便。總之,應處處從方便別人考慮,這一方麵的禮儀有待於進一步地發掘和提高。
§§§第四節 飲用方法
自從我們的祖先發現和飲用茶葉以來,飲茶方法經曆了一個漫長的發展變化過程。在我國古代,茶葉最初作為藥用,是采摘生葉煎服。以後,發展為以茶當菜,煮作羹飲,或與其他食物調劑飲用,到了明代,才發展成為我們現在常用的茶葉衝泡飲用的方法,同時,由於我國地域遼闊,茶類眾多,風怕習慣不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飲東方法。不同類的茶葉的飲法雖有相同的一麵,也有一定的差異。這是必須加以區別的。
綠茶飲用方法
綠茶在我國南方地區非常流行,是人們普遍愛飲的茶類、其飲法也隨不同茶品、不同地區而異。
高級綠茶(包括各種名茶),一般習慣於用透明的玻璃杯衝泡,以顯示出茶葉的品質特色,便於觀賞。普通的眉茶、珠茶,往往采用瓷質茶杯衝泡。瓷杯保溫性能強於玻璃杯,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可以得到比較濃厚的茶湯。低級茶葉及綠茶末,又多用壺飲法,以便於茶湯與茶渣分離,飲用方便。
江浙一帶,人們大多喜歡龍井、碧螺春等名茶和高級眉茶。飲用時,十分講究茶具的潔淨和用水的質量。
烏龍茶飲用方法
烏龍茶采製工藝有許多獨到之處,而泡飲方法更為講究。
我國福建、廣東兩地都偏愛烏龍茶。特別是閩南人、潮汕人,在喝烏龍茶時,對茶品、茶水、茶具和衝泡技巧都十分注意。喝的大多是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等烏龍茶上品;泡茶時選用的是甘淨的溪水、泉水;茶具配套,小巧精致,稱為“四寶”,即:玉書煨(開水壺)、潮山烘爐(火爐)、孟臣罐(茶壺)、若深甌(茅杯)。玉書煨是扁形的簿瓷壺,能容水4兩;潮山烘爐,用自鐵製成,小巧玲瓏,以硬炭作燃料,也有用甘蔗或橄欖核當作燃料的,井注意防止煙味冒入壺口;孟臣罐多出自宜興,顏色以紫為貴,容水約2兩;昔深甌是白色的小瓷杯,容水不過二三錢,多用景德鎮等地產品。飲茶時,把爐子放在牆邊,上擱玉書煨煮水,同時用清水洗滌茶具;當水汽從煨日徐徐冒出時,即用沸水燙熱孟臣罐和若深甌,再把鳥龍茶放入罐內,茶量約占罐容量的六七成左右,衝入開水後,用壺蓋刮去麵上浮沫,然後把蓋蓋上,再用開水在蓋上淋浴,並把若深甌燙熱;二三分鍾後,把茶湯均勻地傾入各個杯中,通常一壺茶分注四杯,每杯先傾一半,周而複始,逐漸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湯氣味均勻。這時,一邊慢慢品啜,一邊又把清水放入煨裏,準備衝泡第二壺茶。這種泡法,液色極濃,揭開壺蓋,隻見滿壺茶葉,湯量卻很小。一隻若深甌隻能容二三錢茶湯,也許不滿一口,不過此飲法可細細品嚐,回味悠長,滿口生香,此飲法亦稱功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