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埃塞俄比亞(1 / 2)

1.馬可·波羅的埃塞俄比亞

(1)遼闊的阿比西尼亞

阿比西尼亞今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又稱為中印度或第二印度。

國內有象、長頸鹿和其他各種動物,如野驢和像人一樣的猴子,還有許多家禽與野禽。黃金的產量也極大。商人們常來此經商,以獲得巨額利潤。

——摘自《馬可·波羅遊記》梁智生 譯

《馬可·波羅遊記》中說到的阿比西尼亞就是今日的埃塞俄比亞地區。埃塞俄比亞位於非洲東部,埃塞俄比亞西邊與蘇丹交界,以埃塞俄比亞高原為主要地形,埃塞俄比亞高原為非洲最高峰。

埃塞俄比亞境內河流眾多,最大的河流屬於青尼羅河水係。

馬可·波羅在遊記中描述的埃塞俄比亞算是食品豐富的地區:“此州一切食糧皆甚富饒,居民食肉、乳、米及芝麻。”

(2)咖啡的故鄉——埃塞俄比亞

今日埃塞俄比亞的確是糧食豐富的地區,但是沒有馬可·波羅見到的那麼好,現在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目前工業門類還不齊全,石油主要靠進口,農牧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

經濟以農牧業為主,非洲農作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糧食主產苔麩,次有大麥、小麥、高粱和玉米。世界咖啡原產地,產量居非洲第二位。

埃塞俄比亞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屬於熱帶高原氣候,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境內的水係多依高原地勢呈發射狀分布,落差大,多瀑布和急流。

埃塞俄比亞旅遊發展的前景很廣闊,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古城堡、古建築以及眾多石碑石刻等。

①拉利貝拉岩洞教堂

拉利貝拉的岩洞教堂(英文:Ro Churches of Lalibela ),位於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以北300多千米處,有“非洲奇跡”之稱。這裏是12到13世紀,基督教這埃塞俄比亞繁榮發展的產物。拉利貝拉原來叫“羅哈”,這裏有11處中世紀的大教堂和小教堂,都坐落在岩石的深坑中,沒有高出地麵者,其中有4個竟是在整塊的石頭上開鑿的。

拉利貝拉岩洞教堂

1181年,紮格維王朝的拉利貝拉做了國王,在這裏建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山城,並下令在這裏的岩石上修築教堂。在建築大師錫迪·梅斯虧爾的帶領下,5000多名石匠用了30年時間,在堅硬的整塊岩石上鑿出了12座教堂。屋頂、門窗、地麵的石刻,以及縱橫交錯的排水坑、防衛戰壕和用於舉行宗教儀式的通道,令人驚歎不已。12座獨石教堂中,在紅色岩石上鑿成的救世主教堂規模最大,長33米,寬23.7米高11.5米,共有28根石柱。聖喬治教堂造型最奇特,整座教堂被鑿成十字架形。這些教堂都開鑿在岩石裏,而且這些岩石都在地下。修建是,首先要在整塊岩石裏切割出教堂的輪廊,使它聶立在一定深度的石坑裏麵。教堂之間由地道相連。一些教堂雖然構造簡單,但比例均稱,莊重樸素;另外一些教堂雖然規模較小,但裝飾考究,精巧玲瓏。

②瑟門山國家公園

瑟門山國家公園(simien mountains national park)位於埃塞俄比亞北部的高原上,距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約500公裏,占地225平方公裏,平均海拔4000米。其中的德善峰高達4620米,為非洲 第四高峰。山上奇峰嵯峨,怪石嶙峋,山路崎嶇艱險,隻有步行或騎騾方可上山,為登山愛好者的理想去處。

瑟門山國家公園

瑟門山有埃塞俄比亞最高的山峰拉斯達什恩,最高峰為4437米(14550英尺)。這裏是遊客爬山遠行的理想選擇,最好在在專業導遊的引導下爬山,這裏還有瓦裏亞野山羊和吉拉達狒狒。

瑟門山的南麵,是一條深約1000米的峽穀,其中懸崖天垂,壁立千仞,堪稱一大奇觀。山中有許多珍奇動物和鳥類,包括埃塞俄比亞獨有的門紅狐。山區3000米以下為肥沃的牧場和農田,3000-4000米之間林木茂盛,多屬非洲高山植物,4000米之上僅有地衣和苔類植物。山上多處建有營地,為登山 者和遊客提供食宿。

③阿克蘇姆城

阿克蘇姆(英文:Aksum ) ,位於東北高原,阿克蘇姆是埃塞俄比亞的曆史名城,其海拔高度為2100米。大約在公元1世紀,阿克蘇姆王國在此出現,並定都於此。公元4世紀至6世紀是王國的鼎盛時期,成為當時非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