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的心中總是隱隱地對山隹食有一絲懷疑,但是他怎麼也不會丟下金子不回來的。郭嘉雖是有些躊躇,但仍是答應了:“我也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隻有一隻貓從小就與我作伴,但它好象不好攜帶。”
山隹食笑道:“無妨,隻是一小會兒的功夫,我可不願太久的離開我的金子。”
貓被山隹食抱起在懷中時,它似乎也感覺到了一絲不安與異樣,“喵喵”地叫著。
郭嘉努力地去解那些係口袋的繩子,她千心萬苦地打開十二隻袋子,結果發現袋子裏裝的隻是一堆堆石子。當她意識到自己受騙時,山隹食已經揣著大金子逃之夭夭了。好心的山隹食並沒有把事情做絕,在眾多石子中留下了那塊小金子。
從此,郭嘉就離開了她的貓,那隻能認出與她失散很久的妹妹的聰明的貓。她甚至曾經費盡心機,終於教會貓叫她的名字,但是現在這一切都消失了,她的貓,和這能找回妹妹的唯一希望。
阿邵得到了她夢寐以求的貓,她高興的就像一隻剛吃飽了魚的貓。她認為她的貓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最與眾不同的,最聰明的貓,所以她應該向它介紹一下自己,能與一隻貓交朋友,在阿邵心中是一件多麼值得驕傲的事啊!
“你好,我叫阿邵。是從邵陽那個小村子來的,所以他們叫我阿邵。或許我不姓邵,應該姓貓的……對了,老兄,你叫什麼名字?”
貓仔細地打量著阿邵,她比郭嘉瘦多了,但卻顯得很和藹,說話也很客氣[MSOffice3]。貓揚了揚頭,打了一個哈氣,表情上卻很不滿意,好像是責怪阿邵叫它“老兄”,難道你看不出我是一隻母貓嗎?
阿邵似乎也發現了這一點,連忙道歉:“可愛的貓小姐,你叫什麼名字?”
貓“喵嗚喵嗚”地叫了幾聲後,竟叫了一聲“呱嘎”。其實貓是在自我介紹,說自己是郭嘉的夥伴。但盡管阿邵非常想當貓,但她必竟還不是貓,不懂得貓語,隻聽懂了“呱嘎”兩個字。
“呱嘎!郭加!” 阿邵靈光一現,“我知道了,你說你叫郭加。這真是個好名字。”
貓又爭辯地叫了幾聲,無奈阿邵的意誌太堅定了,就算現在有人用刀抵著她的喉管逼她承認貓叫別的名字,她也會舍棄生命來維護她認為的所謂貓的姓名權。她鐵定了心,一條大路走到底,不撞南牆不回頭,貓一定就是叫“郭加”了。
貓很快地放棄了它的原則,適應了新主人阿邵的肩膀和亂草似的頭發。她在郭嘉那裏是從不上人的身體的。而阿邵對它格外好,就算貓搶了她的食物,亦或登鼻子上臉,阿邵仍舊放縱它。貓高興極了,它決心不離開阿邵了。除非郭嘉拿一車的魚來找它。
郭嘉為失去貓而傷心,阿邵為得到貓而高興,貓為它自己的明智而感到自豪。
一年一度的收獲季來臨了,大家都在慶祝,雖然並沒有期盼中的大豐收。
寵妃王氏為了顯示她的“仁愛”為都城的臣民們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禮物----“聖言”答卷。答對者有賞,錯者抄百遍。寵妃此舉為節日的天空蒙上了一層陰影。
話說山隹食有了本錢,他果真做起了生意,竟然還賺了不少,幾乎一夜間暴富。原因在於他看準了“抄聖言”時期,紙張大量緊缺,於是投資了一個造紙廠。此廠除了生產書寫用紙外,還生產衛生用紙。這也許是他造福人類的一個好例子。
先知汪旗感慨道:“有得必有失,獲取的同時也要施與,生命才會平衡。”山隹食就懂得這個道理,這為他後來成為一個富有的投機商人奠定了理論基礎。
胡桃是智力和策略的結合體。如果人生既有策略又有智慧,那麽一帆風順並不是遙不可及的。
注解:阿邵是一個長得很帥的女生,經常被錯認為男生,是我的初戀對象(被她的外表迷惑)。她很喜歡貓,人很幽默就是迷迷糊糊的,經常上當。那時我的好友,也是同班同學(從小學就在一起的)郭嘉家裏有一隻貓,就是上麵描寫的那個樣子,阿邵就總是找借口到她家裏去玩,其實是為了看貓。山隹食是個很有商業頭腦的家夥,平時在學校裏就倒買倒賣,後來到了上海去念書,還不忘舊業。他做生意講原則,雖然有小的欺詐,卻不做絕,將來應該是個不錯的商人。稱金子的問題源自一道數學題,郭嘉很聰明,這樣的小題難不倒她,她現實中也寫東西畫畫,是很成人的那種,這家夥現在北大念醫科,十年直博,雖然沒什麼聯係了,但是她曾經是最了解我的人。“收獲季”大約是某個節假日,可惜英文老師留了一打卷子,結果整個休息日都耗在了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