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 喑(2 / 3)

“……萬物以靈,驅情動性。未采未止,無觀無盡。靈焰點心,魂盡天明。不漏不斷,續則永持。焰起蓮生,性滅蓮滅。禦靈歸墟,以遊青冥……”

“要是有盞燈就好了……”常明喃喃道。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一段玄奧卻殘缺的口訣,伴隨這口訣,他也想起了自己的故事和來曆。

這是一個很俗套的故事,有關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故事。

他,常明,姑射山碧落劍宗的內門弟子,得到了一部舉世無雙的上古鬼道秘典,並被師門的死對頭諸魔十道給傳揚得人盡皆知。於是無數陰謀詭計被引到他的身上,縱使他是金丹之下的最強,縱使他的師門是世上十二仙門之首,他還是被諸魔十道和辰雷劍宗的人圍殺在了雲夢大澤,形神俱滅。

我到底是活著?還是……死了?

常明無比清楚形神俱滅的意思,所以無論他願不願意,想不想相信,他都已經死了,現在,大概因為執念未消,而淪為鬼物了吧。

靈光在心海中迸出,按照那份名為《靈驅心焰》的殘缺秘典,常明開始凝神觀想。不論如今的自己是何種模樣,如果能夠多一點修為,恐怕對未來也就多一份把握。麵對記憶中的深仇大恨和麵前無比迷茫的未來,他所能做的也隻有這麼多了。

凝神聚氣,這是他早就駕輕就熟的修行基礎,但這一次,他卻碰了壁。修行四要,財、侶、法、地,他如今隻有一樣。然而就算是舉世無雙的秘典,也和他爛熟於心的仙道法決有極大的衝突,一時半刻,連最基礎的引氣入體都做不到。

無盡的黑暗將他包裹得無比嚴實,仿佛渾然一體,不見一絲縫隙。靈氣在這裏也如同凝固了一般,不見流動,如何能夠吸入體內化為己用。

難道就此放棄?

不能放棄!

人生百載,好似白駒過澗。他不願就此認命,生也好,死也罷,都無法阻止他追尋名為“長生”的欲望。正因如此,過去的他才會成為碧落八鬼的首位金丹,並且隻用了六十年。也正因如此,他就算是形神俱滅,依舊苟延殘喘地活了下來。

過去的影像在腦海中愈發清晰,他的心卻超然物外,似乎是在觀賞別人的傳奇故事。見心方能明性,了悟自身之後,一切波瀾盡是虛妄。他是常明,卻不是過去那個常明,物與我何違,因果與我何加。

神思抱一而出,如同春雨下的嫩苗,總是頑強地生長著。無聲無息的黑暗漸漸薄弱,一點點透出滾燙的赤紅,猶如殘陽的血色。

這是一處地脈!常明漸漸肯定了自身所處的環境,他對如今的情況有了大致的猜想。不外乎兩種,要麼當初被圍殺時,殘留的骸骨承載著一點神思沉入雲夢大澤,那些人認為自己形神俱滅根本不可能活下來就沒有仔細搜索,漏出了這一點生機。要麼就是有大能以靈物攝去了自己死後零散的神念,欲以此煉製法寶器靈。

若是前者,倒還好說。如是後者,那便沒什麼好說的了。

拋除雜念,潛心凝神,失去了軀殼的束縛,靈氣好似大河奔流,不停地衝刷著宛若螢火的神思。無阻無礙,便能不停勇猛精進,在鬼修七境的采氣境中,輕易踏破了這第一條門檻。

地脈之氣充盈彙聚,但零散的神思實在不是承載靈氣的好容器,氣感彙聚轉瞬又消散一空。一來一去,除了將神思的雜念篩得一無所有外,再不會有什麼別的進益。

常明有些無奈和懊惱,但這些情緒對於改變麵前的難關似乎並沒有什麼用處。

無用之物便該舍棄!聖人曾雲:“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難道不該是這個樣子嗎?成就大道就必須絕情棄性,就必須舍棄一切無用的東西,所有的,無用的東西。

常明驟然警覺,仿佛神思中有個聲音一直在蠱惑他,誘導他成為無情無性的死物。這就是心魔,常明略一思索,便清楚了那聲音的由來。過去的他斬滅了無數心魔,披荊斬棘,於萬丈紅塵浸染中堅定了自己的道心。但是如今,失去了軀殼的防護和約束,心魔之厲,以致如斯。

道心唯堅,自視自明。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吾嚐以無欲以觀其妙,嚐以有欲以觀其繳。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不停默誦著入門時師尊傳授的世間一切道法仙決的總綱,他的神思終於鬆懈下來,進入了坐忘般的空無。

心境澄澈成了照見諸界的靈鏡之湖,神思漫遊而無所終止。一切皆明,黑暗自然就不再是黑暗,既顯出了自我,也通透了所在。蜿蜒的地脈延展無際,常明的骸骨如同深藏的碧玉靜立其上,一直束縛著他的無盡黑暗,其實,就是地脈之上的深厚土壤。

神思流轉飛逸,他的魂魄漸漸凝聚為一,地脈上的陰火被一點一滴地轉化成他那些殘缺的魂靈。淺綠的熒光點點,輕舞般勾勒出一個完整卻纖細的人形。熒光中的魂魄顯露著翡翠的柔和溫潤,一點兒也沒有鬼怪那種陰狠淒厲的感覺。

靈氣映射出的淺綠熒光越聚越多,彼此串聯,凝聚出了一座精致而鮮明的蓮台。那蓮台靜怡安寧,仿佛用最好的碧玉雕琢而成,渾身上下折射著青空一樣高遠廣袤的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