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人中間則不同,惡劣的環境和生存的危機培育了他們的節儉觀念。在北歐一些國家,嚴寒和糟糕的天氣更是催生了節儉之風。為了克服漫長冬季的嚴寒和食物的缺乏,他們必須要學會改善他們的房子,管好他們的家務。特別重要的是他們必須要及早為冬天準備好盡可能多的食物!煤和衣服。是故現實的生存環境也造就著人們的勤勞品格和習慣,同時也讓他們充分體驗到了知識和教育的重要性。實際上,文明本身就意味著教化,教化也是告別愚昧無知從而步入文明殿堂的最好方式。當然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要經曆一個漫長的過程。
根據一位來自紐渥克的國會的已故的愛德華?丹尼遜議員的經曆也可說明這一點。這位議員具有著無可比擬的自我犧牲精神,為了教化倫敦東部的那批相對未開化的人,他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了引導把那些酒鬼和懶漢引向正道,他首先在當地為他們建立一座兩層的鐵皮房教堂,並把底下的一層用做學校和講堂,同時還開辟了供男人和男孩們讀書!玩遊戲等的俱樂部,總之為了讓他們脫離酒館他幾乎想盡一切辦法並傾盡全力。
在丹尼遜先生看來,這個地區真是太糟糕了,他說:“這個地區老百姓的居住環境整體水平都非常低。除一日三餐外,沒有什麼比研磨機更能激發他們的想像力了。缺乏教育教育,對宗教漠不關心。所有這一切的後果是揮霍!肮髒以及它們的附屬物導致犯罪和疾病……沒有人迫使他們去奮鬥,沒有人指導他們去追求知識,也沒有人阻止他們墮入不可避免的不幸……”他接著說:“那位傳道團的牧師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富有感情的人,他所從事的教化人的工作正在取得預期的進展。但是他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一日三餐上,他的每一根神經都要用來考慮怎樣使人們免於饑餓的困擾,所以,他也就不可能取得任何更大的成績了。這種情況每一個冬天都要發生……對於世界上一個最富裕的國家來說,他們每年都有一大批人要麵對饑餓與死亡,沒有人去救助他們,這是一件多麼荒謬的事情。不過,也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吧,但究竟如何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或者那些處在死亡或饑餓邊緣的人們呢?畢竟時代不同了,我們祖父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了。也許他們有許多辦法,但他們也沒有遇到過每一個冬天都會有數千人餓死的情況。現在的事實是,最近20年來,我們已經享受到了繁榮所帶來的一切好處,但我們並未去考慮與此相關的一切,也沒有去提醒自己努力承擔起相應的義務。”
3。不同生活信條帶來不同的後果。
丹尼遜先生清楚地認識到了教化可以改變人的事實,隻要人們能夠受到充分的教育並養成節儉的習慣,這個社會就可以避免許多悲劇。在他看來,“是人們自己給自己製造了貧困和疾病。實際上絕對貧困的人是不存在的,隻要人們能夠適度節儉或稍有遠見,他們就無須因為失業!生病等臨時困難而將自己置於尷尬境地……在領到周薪前,我從不低估自己所麵臨的困難,在生活中困難時是在所難免的,它是合乎常理的。一個碼頭工人,在他年輕力壯和成家前,完全可以把他一周工資的一半攢下來,而且這樣的人一般來說是不會失業的”這也可以說正是丹尼遜先生為所以的已婚男人設定的節約之道:節約幾乎是每個男人都能做到的事,即使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也能做到。
如果節約被大家認可,成為一種普遍風尚的話,那麼,這個城市就可以將貧困和疾病就控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了。如果人們盡力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這一切將會發生的,而且一定會在兩代人的時間內實現的,隻是我可能活不到這一天了。能夠得到強有力執行的良好的法律以及相應的義務教育再輔之以無條件的個人努力,都將會給人們帶來無限的希望,並引導他們養成勤儉的道德品質,這無疑也會使他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對於英國工人和固爾西地區居民在節儉方麵的差異,丹尼遜先生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我以自己的親眼所見徹底了解到了貧窮和貧窮之間的區別。在英國,我們的工人拿到高工資後就開始去奢侈地揮霍。而這時固爾西地區窮人們的卻還沒有拿到工資,但他們並沒有因此就陷於困頓不堪,而且他們從來不依靠別人的幫助而是完全依靠自己;他們按照自己的意誌生活,他們通過自己節儉的的生活方式克服著困難,因為他們正是從雇主的刁難中習得這種寶貴的生存手段的。就連那些佃農們也從地主們的嗬斥聲中學會了這種生存方式。節儉也成了這些莊稼漢身上最令人同情的寶貴品格,也成為他們打理生活的重要技巧。一種由卷心菜!豌豆加上少許的油滴燜製而成的油脂湯成了固爾西農民主要的飲食,節儉的品格會使他們盡量減少肉類和奢華品的消費。
即使是那些擁有三四隻奶牛!一兩頭豬和不少家禽的家庭,他們每日的生活也不會奢華,他們會把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和肉類拿到市場上去賣,然後再把賺來的錢再投資到土地!股票或“地租”生意上這是一種“關於土地的買賣,其證書表明在市場上的買和賣都是自願的”丹尼遜先生的傾向是很明顯的,他對那種揮霍浪費的生活深惡痛絕,他也試圖改變但卻沒能做到更多。由這種不良的生活方式導致的貧困不僅沒有消失,反而似乎還呈現出蔓延之勢。不僅那些下層的工人們毫無節製地花掉了全部所得,就連在那些位於他們之上的所謂的“上層”階級中,也有許多人過著一種荒淫無恥!揮霍放蕩的罪惡生活,而且他們似乎還有更多為自己辯護的理由。這就決不能僅僅用無知作為推脫之辭來敷衍了事了。
從所有國家的工人來看,英國的工人不僅是最勤勉,他們的技能也更為嫻熟。因此他們本不應該受到任何譴責。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在現實中勤勉的勞作和嫻熟的技能並沒給他們帶來舒適安逸的生活。原因就在於在節儉方麵他們遠沒有做到應有的勤勞,而且還總是表現出這個階級本不應該有的揮霍浪費的惡習。因而雖然有很多英國工人拿著遠高於那些專業人士的薪水,但由於他們不計後果的消費方式,使得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仍然處在社會的底層而沒有擺脫貧困的厄運。在經濟發展繁榮的時候,他們得過且過揮霍無度而從不為將來的作準備,一旦經濟衰退或失業疾病等麻煩襲來的時候,他們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不管一個人有多能幹,如果他不養成節儉的良好習慣,如果他的生活要求僅僅局限於於肉體的需要,那麼他的生活永遠不會得到改善,他收入的增長隻能是滿足甚至刺激他那種畸形消費願望的膨脹。這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困境隨時都可能把他們逼入絕境,到那時他們就隻能靠運氣和上帝的保佑來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