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六、連長揀到一頭牛(1 / 2)

我連於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中旬率先轉移到人口稠密的老撾芒奔河穀地區,這裏是我團施工路線的最末一段,連隊紮在芒奔河邊的一片紅棉樹林裏,芒奔河是南烏江由西向東的一條支流,流經我連二十多公裏後彙入南烏江,它是老撾人的一條重要交通線,河裏常年可通行一種用內燃機作動力的小木船。老撾人口稀少,土地資源十分豐富,沿河兩岸的土地足夠他們耕種,他們得以擇水而居,在我連駐紮的芒奔河上、下遊各有一個老撾人的村子,上遊一點五公裏處的村子較大,我們叫它芒奔村。我連夾在老撾人的村莊之間,駐地常有老撾人過往,營房前麵的河麵是老撾人捕魚、撈青苔、捉蝌蚪埸所,我們營房附近的紅棉樹林裏也常有老撾女人挖蟋蟀,掏旱螃蟹,那種蟋蟀有食指般粗大,體形是國內蟋蟀的十倍。在營區過往的老撾女人常停在我們麵前喊:“撒咳,敗呆播?”把我們聽得莫明其妙,後翻譯告訴我們,“撒咳”是老語的“同誌”,“敗呆播”是問能從你麵前過嗎?在老撾,女人在未征得男人同意前,是不得從男人麵前走過去的。果然,再有老撾婦女問我們時,我們就手一揮按翻譯教的“敗呆”,她們就彎下腰,把裙子下擺捏住,弓著背從我們麵前很快地就過去了。

為改善援外戰士的生活,由國內每月送一頭菜牛到連隊宰殺,是邊境地區放養的黃牛,屁股上烙有編號。營房附近是老撾村民的大片農田,怕牛跑出去偷吃老撾人的莊稼,送到我連的菜牛都是在一兩日內宰殺。那天,連部來了一位老撾村民,衝連長比比劃劃,還學著牛叫,聽不清他嘴裏說些什麼,但大概意思連長還是聽出來了,就是有一頭我們丟失的牛在他們那裏,讓我們去牽回來,連長和司號員跟著老撾人去了。

當地老撾人不養黃牛,且村邊這頭黃牛屁股上還烙有阿拉伯字,附近隻駐有我們一個連隊,老撾人發現這頭牛後,就直接找到我連來了。

在老撾人的幫助下,連長把牛拴上牽回來了。大家都稱讚老撾人誠實,據翻譯說:老撾人是不會有偷盜行為的,他們把糧食倉庫建在田邊地頭,收獲的糧食就放在那裏,吃多少取回多少。小糧食倉庫是用竹篾編成的,門上也不掛鎖,很容易弄開,但誰也不去動別人的糧食。戰士們開玩笑說:“要在國內,把糧食放在地頭,那還不把小偷們樂壞了。”

在老撾,很多人一生也沒見過小偷是什麼樣子,民間對小偷的處罰是很嚴勵的,假如有人偷了別人的東西,那麼全家都要被村民驅趕出去,相鄰的村村寨寨不會接受被驅趕出來的人家,這家人隻好屈辱地到深山裏去開荒種地,生存下來是不成問題,但這樣的人家要長期遭受村民的鄙視,兒女找不到配偶。

和處置以往送來的牛不一樣,以往的牛是我們自己的牛,想殺就殺,連炊事班班長對這些牛都握有生殺定奪大權,而這頭牛就不同,雖是中國部隊丟失的牛不假,但是哪個部隊丟的情況不明,反正不會是我連的牛。貿然殺掉,其它兄弟連隊找來就不好打官司了,連長讓先喂養在林子裏,幾天後都沒人過問再宰殺不遲,牛就交給種菜班養起來。第三天下午,連部又來了一個老撾人,也是比比劃劃的,比上次來那個老撾人好一點的是,老撾話中還夾雜句把中國話,意思也是我們有一隻牛在他那裏,司號員以為又要白揀一頭牛,樂哈哈地跟了那老撾人去,不一會,牛就牽來了,還是連長揀回來的那頭,是種菜班嫌拴牛的繩子短了,遠處的草吃不到,就臨時扯一根藤當繩子拴牛,這牛也不大老實,不知什麼時候弄斷藤跑走了。跑出去的這頭牛惹下禍了,它偷吃了那老撾人的稻子,老撾人跟著索賠來了。圍看的戰士們十分氣憤,紛紛對連長說,太沒道理了,他們的牛經常進我們的菜地吃菜,我們把牛趕出去也就是了,從沒向老撾人索取過賠償,我們的牛吃了他們的稻子,就找上門要賠償來了。連長不高興地問司號員,吃了多少稻子?司號員用手指在地上劃了十餘平方米那麼大一塊,連長讓炊事班馬上送一袋五十斤裝的大米過來。老撾人卻不要,比劃著要求賠付一碗鹽巴。連長不答應,說吃了你的什麼就賠什麼,你又沒損失鹽巴,為什麼讓賠鹽巴?老撾人吃力地分辯著。我們聽不懂,連長也聽不懂,對此連長不敢大意,這涉及到外事紀律,賠什麼,等翻譯來說清楚了再算。連長比劃著讓老撾人等一下,告訴他我們的翻譯就要來了。團部距我連十幾公裏,電話打過去後,團裏的吉普車很快就來了,吉普車裏除了翻譯,還有氣呼呼的老撾代表。老撾代表一下車,對那老撾人劈頭一頓臭罵,大概意思是:中國兄弟不遠萬裏來支援我們的反侵略鬥爭,無償為我們修路,有的戰士把年青的生命都留在這裏了,他們圖什麼,吃了你幾棵稻子,還有臉向中國兄弟要賠償,你還有良心沒有。那老撾人讓罵得灰溜溜的,連地上賠付給他的那袋五十斤裝的大米都沒要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