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姓家奴”的曆史問題
領導藝術
作者:清風慕竹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城區大夫莊)人。他在給曹操做事前,曾經跟過四位東家,分別是丁原、何進、董卓和呂布。從政治的角度說,他是一個曆史問題比較嚴重的人。虎牢關三英戰呂布時,張飛曾大罵呂布“三姓家奴”,意思是罵他是個不忠之人,按照這樣的邏輯,張遼比呂布還要難堪。一個有曆史問題的人,難免要遭遇信任難題,但張遼幸運地遇到了曹氏父子。
建安六年(201年),張遼與夏侯淵進攻屢次叛亂的徐州太守昌豨。戰爭曆時數月,眼看著軍糧難以為繼,還根本看不到勝利的希望。這時,張遼提出,自己去和昌豨談判,誘使他投降。
這是個不錯的提議,但讓張遼獨自前往,有人向曹操提出了他的曆史問題:“張遼反複無常,您不可不有所防備啊!”
曹操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想讓人幹活,又不信任人家,誰肯給你賣命?”
於是張遼以特使身份與昌豨對話,昌豨果然應允,答應投降。第二天,張遼沒帶一個衛兵,隻身前往昌豨戒備森嚴的大本營三公山,還到昌豨的家中拜訪了他的家人。昌豨見張遼如此誠而無詐,一顆懸著的心徹底放下了,便跟隨他去見曹操。
曹操很高興,安撫一番之後,又把昌豨打發回了東海。轉過身來,他的麵容立刻嚴肅起來,責備張遼說:“莽然隻身赴敵巢穴,這豈是大將所為?”
那語氣透著嚴厲,但誰都聽得出來,那嚴厲背後所隱藏的真情實意:萬一你有個閃失,怎麼得了呢?
張遼笑著回答說:“我憑著明公昭著四海的威信,奉旨前往,相信昌豨必不敢加害,所以才會這樣做的。”
建安十年(205年),張遼跟隨曹操破袁譚後,他又領兵收複了東萊諸縣,還軍鄴城時,曹操親自出迎,並讓張遼與他共乘一輛馬車,一路上接受官員百姓的歡呼,路上的人看了,都羨慕不已。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親率10萬大軍攻打合肥,張遼請命,挑選了800名勇士,趁吳軍立足未穩,發起了攻擊。他帶領這支敢死隊,殺了個幾進幾出,所向披靡,大大挫傷了吳軍的士氣。孫權知難而退,張遼再次領兵追擊,險些要了孫權的命。這一戰,張遼名震東吳,以致有了“江東小兒聞張遼之名夜不敢啼”的說法。後來曹操來到合肥,把張遼戰鬥過的地方親自視察了一遍,感歎不已,下令大力表彰張遼的英勇表現,拜他為征東將軍。
曹操死後,繼任的曹丕對待張遼有過之而無不及。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為張遼晉爵為都鄉侯,讓他擔任防禦孫權的主帥。又有人翻出張遼的曆史檔案,不無擔心地說:“合肥乃是國之門戶,應該安排一個心腹之人吧!”
曹丕說:“真心實意方為心腹,人待我必如我之待人。”
於是,曹丕下令賜張遼的母親輿車,並且派出一支禦林軍,護送張遼的家人到他屯軍的地方。母親到來時,張遼率領隨從出迎,他手下的那些將軍士兵,未等號令便齊刷刷地跪倒在道路兩旁。此情此景,看到的人無不感動得落淚,縱使大富大貴,衣錦還鄉,也沒有這份榮耀。
黃初三年(222年),張遼奉命屯駐雍丘(今河南省杞縣),不幸染病。曹丕聞報後,心急如焚,立刻派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前往給他看病,並派出一撥又一撥的虎賁衛兵打探消息,道路上往來相繼不絕。張遼的病久未痊愈,曹丕命人把張遼接到了自己的行宮,自己則禦駕親臨,去看望他。他拉著張遼的手,詢問病情,賜給他禦衣,還讓宮中的太官每天給他送禦食。張遼十分感動,病情稍有好轉,即回到了邊防前線。
就在這一年,張遼帶病指揮軍隊大破吳將呂範,穩定了邊境局勢。不久,他病逝於江都(今揚州江都區),真正做到了馬革裹屍,把全部的生命都獻給了曹魏家族。
不揪住曆史問題不放的曹氏父子,以他們的心胸成就了一份霸業。如果總是用懷疑的目光看待一切,那世間恐怕也難有安身之所;如果給人以信任的目光,那將收獲一個簡單而澄澈的世界。
(摘自《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