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真隻聽身後“卟”的一聲,自己甚覺尷尬,忽見遠處出現一間屋舍,急忙說道:“張管家,是那裏嗎?”
管家抬頭前望,“對了,就是那裏。”說罷,便抽動韁繩,加快速度。一炷香時間便到了張家祖墳。這墳地和長安城足有十幾裏的路,若要步行需走上一天。
墳地傍山而建,坐落於山的東邊,最北邊是一個虛祖的墳,虛祖前有一高大碑文,應是書寫張氏一族來曆的。然後是祖墳,祖墳甚是高大,墳地從祖墳自北向南綿延開來。正像張管家說道,張家一直男丁不旺,所以墳地沒有出名堂而分左右,采用的是寒山寺的一字排列。平輩之墳平行排列,後麵頂穴的便是下輩的子侄。墳地排列井然有序,前後一共15排,每塊墳地各有一小石碑,這個應該是寫該墳主人名姓。後麵的墳雖然沒有祖墳那麼大,但是看的出每年填土,每輩的墳全都厚實高大,浮土不顯久遠。虛祖墳北門還有幾個小墳,應該是未婚子嗣的墳。墳地的麵積不算大,四周都是樹木,隻有墳地附近清理出些平地。墳地西側有屋舍三間,背西麵東,剛好看著墳地。
張管家對歸真說道:“老爺祖上的墳地在長安不遠,後來太宗末年請高人,尋得此地。便購下此處方圓百畝的土地,將當時幾處墳地遷到此處,遷出不久買賣日漸興隆,故而盡皆葬於此地。老爺子說這三百年裏,張氏子孫未有葬於他處。老爺們每年清明,初一,全都來拜祭,攜帶禮品甚是隆重。”
“三百年十幾代人盡皆歸宗,這本身已數不易。而且墳地排列井然有序。張家尊祖敬老,辦事謹密,對待先人如此,對待活人也不會太差。”歸真說道:“這陰宅看著便覺規矩宏大,這老爺家祖墳不冒青煙也難啊!”
“哈哈,您是說這墳地風水好吧。再往南走幾十裏路便是驪山,華清宮便在那裏。”張管家說道,“那裏是君王狩獵遊玩之地,據說還有溫泉,君王在那裏沐浴去塵。”
二人說著走到了,那三間屋舍,屋子南側有兩垛幹枯樹枝,應是生火用的。張管家說道:“小道長,這三間屋舍於武皇時期建造,那時便有人居住於此看守,後來穆宗時候老爺子重新修建,雖然簡陋,棲身不成問題,您就委身屈就於此吧。”
“不妨事!我窮苦慣了。”歸真說道,“看屋內器物,應有幾月無人居住了。”
“是的,之前一直有專人看守,從前年開始,便總鬧怪事,後來無人願來看守。”張管家說道:“老爺請過幾個僧道做法事,但是均無甚作用。咱家二老爺和馬道長甚熟,知馬道長是玄門高手,便請馬道長尋一個懂法術的小道士來此看守。”
“怪事?什麼怪事啊管家?”歸真問道,不由身後脊梁一涼。
“我隻聽說米麵常常丟失,晚上常有怪聲響。其餘我也不知。”張管家說完,從車上搬下一袋米和一袋麵。
“小道長,米麵已有,其餘物品屋中也應具備。取水略有麻煩,需要向北十裏去渭水,那裏附近有幾個村子,您也可以去買日常所需。您乃修行之人,邪門歪道必然不怕,此時天色已晚,我先行一步。”張管家說完,便上了車就走了。
歸真目送張管家駕車離開,發現此時太陽西斜,日光微黃,天色有些暗了。歸真帶著行李進了屋子。這房子坐西向東,屋舍三間並不高大,南北長六仗,東西寬兩仗,每間屋子都是兩仗見方,雖不寬敞,卻也夠用了。從中間外屋進入,左右各一間,外屋壘有灶台,灶台和南屋的土炕相連,北屋是用來存放雜物的。還好之前有人居住,屋舍裏的桌椅板凳倒是不缺。隻是窗戶由於久未有人居住,窗欞紙有不少處已經損壞,但是蓋著窗戶的門板尚在。灶台上放有火石油燈。此時太陽西斜這個屋子裏已經有些暗了。
歸真顧不得想張管家說道怪事,趕緊開始收拾屋子,打掃完畢,開始鋪蓋床被,因為今晚他遍要在此住宿了。然後發現水缸裏還有半鋼水,不過日久泛渾,不能食用。便用自己水囊裏的水,從屋外抱來樹枝,開始生火做飯了。
吃過晚飯,天色便全黑了。歸真審視四周,此處茅舍三間,渺無人煙,可謂荒山野嶺。待到天色一黑,見到門外的張家墳地,著實讓人心中起鼓。歸真確實心裏也有毛躁,最後三個屋子都點上油燈。將門窗全部緊閉,窗戶紙雖然破損,但是有門板,和窗戶尺寸一致,剛好將窗戶擋嚴,然後從外麵掩好,這樣即便下雨,也便不能打濕窗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