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看邪術(1 / 1)

蘇穎一個人練完武功回來後,翻開了上仙給她的《本經陰符七術》講的是:《本經陰符七術》“盛神法五龍”一段指出:“盛神中有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舍,德為之人,養神之所,歸諸道。”,“五氣”指五髒的精氣,陶弘景注曰:“五氣,五髒之氣也,謂神、魂、魄、精、誌也。神居四者之中,故為之長;心能舍容,故為之舍;德能製邪,故為之人;然養事之宜,歸之於道”f}]。這裏認為氣是生命之本源,神是氣之總帥,心靈是五氣之住所,品德是精神在人身上的體現。在情誌修煉中,養心是養神之根基,養德養氣之關鍵。“是以德養五氣,心能得一,乃有其術。術者,心氣之道所由舍也,神乃為之使。九竅十二舍者,氣之門戶,心之總攝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用道德涵養五氣,心才能得一(即“道”),才能掌握道術。

《本經陰符七術》中“聖人”和“真人”處在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真人者,同天而合道,執一而養萬類,懷天心,施德養,無為以包誌慮思意而行威勢者也。”真人欲養生,需同天合道,對眾生懷有慈愛悲憫之心,修道養德。“同天而合道”與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如出一轍,都是要遵循事物的自然屬性,遵循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而說到“道法自然”,上文中有提到《中經》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幹而逆之。”一段,與《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按春夏秋冬四氣養生思想和方法一致。

蘇穎看了之後又往後麵翻了一下,看了一會養神的:養生家認為,精氣神為人之三寶,三者之中,神是主導。五髒養護的關鍵在於調神,心神安定,才能養氣,養氣才能五髒平和。養生貴在養神,清名醫張隱庵在注《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一句時,說:“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作勞,養其精也。夫神氣去,形獨居,人乃死。能調養其神氣,故能與形俱存,而盡終其天年”足以說明中醫及養生家對調神養氣的看重。“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隻要保持平淡安定,排除心內雜念,做到精神內守,疾病就不會出現[1]。

調神養氣方法有二:一是虛靜安己,心氣合一。養神之法在於虛靜,虛靜之要在於養心,攝養心神是養生的根本方法。上文為闡述《鬼穀子》“虛靜觀”曾引《本經陰符七術》“養誌法靈龜”一段,此段也闡明了虛靜養心的方法:“養誌者,心氣之思不達也。有所欲,誌存而思之。誌者,欲之使也,欲多則心散,心散則誌衰,誌衰則思不達也。故心氣一,則欲不徨,欲不徨則誌意不衰,誌意不衰則思理達矣。理達則和通,和通則亂氣不煩胸中。故內以養氣,外以知人,養誌則心通矣,知人則分職明矣。……養誌之始,務在安己,己安則誌意實堅,誌意實堅則威勢不分,神明常固守”。就是要淡泊名利,排除私欲雜念,沒有了思想枷鎖,人心就會坦然安詳,自然心氣合一,身心健康。

二是無為安靜,髒腑和通。“實意法騰蛇”一段有雲:“無為而求安靜,五髒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動,乃能內視、反聽、定誌、思之太虛,待神往來,以觀天地開閉,知萬物所造化,見陰陽之終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窺腑而見天道;不見而命,不行而至;是謂道知。以通神明,應於無方,而神宿矣。意思是”要自然無為,使得五髒和諧,六腑通暢,精、神、魂、魄都能固守不動。這樣便可以精神內斂來洞察一切、聽取一切,便可以誌向堅定,使頭腦達到毫無雜念的空靈境界……通達神明,可以應接萬事萬物而精神安如泰山。所以調神養氣的另一方法在於無為,因循萬事萬物的自然屬性,順其自然自然,就能髒腑和通,達到養生的目的

第二日便找到了星月狐,趕去抓奎剛。

------題外話------

後麵將會發生什麼?盡情期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