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疆的山:撐起中亞的天空(2 / 3)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融,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昆侖山,眾山之父,山之神山!

仙山天山——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山,天上之山!

天山,一部新疆寶典。

打開這部寶典,全世界的人都來讀,讀千年、萬年、億萬年,也永遠讀不完。

天山山係,一條巨形國際山係,亞洲中部最大山係之一。

天山,古稱北山,白山,民間還有叫陰山、雪山的。

天山,一條巨龍橫貫新疆中部,西端延入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境內,莽蒼蒼2500公裏。

新疆境內的天山長1760公裏,寬約250~350公裏,是準噶爾、塔裏木兩大盆地的天然分界線。

天山山脈太大、太長、太雄闊了,地理學家不得不把天山分為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博格達峰以東又被稱為東天山。

北天山,北起阿拉套,向東依次為別珍套、科古琴山、婆羅科努山、依連哈比爾尕山、天格爾山、博格達山、巴裏坤山、喀爾裏克山。山體近東西走向,東西長1500公裏。

中天山,橫貫於天山山係中部,在伊犁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魯番地區境內,自西向東為烏孫山、阿吾拉勒山、比依克山、那拉提山、額爾賓山、阿拉溝山、覺洛塔格山等,總長約900公裏。伊犁河盆地、喀什河穀地、小尤爾都斯盆地、吐魯番盆地夾在北天山和中天山之間。而中天山以南的昭蘇盆地、大尤爾都斯盆地、焉耆盆地等是中天山和南天山的分界。

南天山分布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魯番地區境內,長約1500公裏,寬約50~100公裏,包括天山南脈、哈爾科塔烏山、科克鐵克山、霍拉山、庫魯克塔格山等。托木爾峰海拔7443米,為天山山係最高峰。南天山一帶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

天山山脈還有海拔5445米的博格達峰,海拔6995米的汗騰格裏峰,海拔4562米的天格爾峰等等。

群峰巍峨天山!林木蓊鬱天山!冰雪寶庫天山!

博格達峰以西的天山中,6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十幾座,構成巨大的冰川群落。迤邐向東的很多座4000米以上的雪峰,都被冰雪覆蓋著,是新疆最大的冰川分布區。據《冰川編目》一書統計,天山山係冰JII 9128條,總麵積為9260平方公裏,儲水量相當於長江一年的人海流量。

天山冰川,新疆最大之固體水庫。每逢炎夏來臨,冰川消融,溪流湧動,奔流直下,彙入伊犁河,彙人阿克蘇河,彙入瑪納斯河,彙入烏魯木齊河,彙人有名的無名的大河小河,流進天山南北廣袤的綠洲盆地,滋潤著千百萬畝良田。此乃天山第一大功勞也!

蜿蜒起伏,重巒疊嶂,氣勢磅礴,儀態萬方。天山處處是奇景,峰峰有妙觀,有山皆嫵媚,無溝不迷人。

那晶瑩剔透的冰嶺雪峰,曾留下登山健兒多少攀登的足跡。

那高山湖泊天池,是神話中王母娘娘梳妝的一麵明鏡,雪峰環繞,湖光山色,吸引多少世界各國遊客流連忘返,多少探險家冒死登臨,多少教徒僧人徒步參拜。

那無數高山草甸草原,是最美的天然牧場,綠草芊綿,野花爛漫,灌叢鬱鬱,喬木蔥蘢。白雲朵朵是羊群點綴,紅霞片片為駿馬染色,山鷹高翔為獵人指路,蜂蝶飛舞唱自由之曲,氈房座座乃盛開雪蓮,棚圈處處皆草原牧歌。

天山,披掛曆史風霜,閱盡人間春色。

回溯到兩千多年前,天山曾經迎接張騫、班超的兵馬;曾經恭迎過解憂、馮燎的車騎。那漫長的冰穀,是高僧唐玄奘艱苦取經的旅途;那逶迤古道,是中外客商來來往往的絲綢之路;那大漠荒灘,是成吉思汗縱馬馳騁的戰場;那深壑險峰,是勘測隊員們展示身手的戰場。

天山風光,雄奇為上。雪峰、鬆濤、草甸是構成天山奇觀的三大要素。雪線以下,分布著茂密的原始森林,森林之下是起伏的山甸草原。自上而下,銀白,墨綠,水青三色疊印,相映成趣,抬升了天山的審美價值。

當然,天山不止三色,天山的色素何止千萬,天山是萬紫千紅的,天山是無數絕妙景觀的長廊。

從飛機上往下看天山,是一片白浪滔滔的大海,洶湧澎湃,那種博大和壯闊令人蕩氣回腸,襟懷大開。

當你在天山的溝壑間行走,幾度峰回路轉,前無村舍,後無車馬,突然,一頂白色氈房闖進你的眼簾,驚訝之餘有種久別重逢之感。那嫋嫋升起的炊煙,那縈繞耳際的晚唱,組成一幅奇妙的山水畫,令你陶醉其間。

天山,還是一個超大型野生動植物保護區,是多種珍禽異獸棲息之所,鹿、羚羊、禿鷲、山鷹、熊、狼、豹等幾十種野生動物出沒於山巒溝壑。

天山雪蓮,世間珍品。在夏天,你勇敢地登上天山雪峰雪線以上,在冰雪覆蓋的岩石上,可見朵朵玉雕似的雪蓮花,汲取著雪水,承受著寒陽,柔靜秀美,潔白晶瑩。雪蓮乃保健良藥,非勇敢者是難以采摘到的。

曆代遷客騷人、文人墨客,多有描摹天山的詩詞佳句。最著名的莫過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還有岑參的“四月猶自寒,天山雪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