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二去,外藩的幾個頭目膽子也漸漸大了起來,他們不再滿足於一次次冒險的去搶東西,他們發現,就憑著守軍這樣的戰鬥力,一舉拿下這幾個城池,似乎也是極為可行的目標。
如果能夠如此,哪怕並不真的打算占領這幾個邊境城市,外藩人打算著,也可以以這幾個城池為要挾,讓朝廷減免他們的賦稅和上貢,甚至如果這位新的皇上足夠膽小的話,還能換來幾個公主和親。
就這樣,在景承顧著穩定國內政局的時候,一不小心,才發現邊疆的戰爭已經告急!
五個重要的城池,已經被外藩人占去了三個,如果京城內再不速速下決定增軍換將,那麼很有可能, 等到下一個軍報傳來的時候,就是失去所有五個城池的消息了。
一刹那間,朝中大小官員都瞬間緊張了起來,眾人都知道,外藩此舉,後果也許會比想象的更加嚴重,而尚未穩定朝廷之中,到底是誰,可以能夠擔當的起如此大任?
代璋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就想到,除了自己,這朝廷之中,隻怕是沒有一個更合適的將軍了。
雖然彌含心中十分不舍夫君又要帶兵遠行,可是代璋心意堅決,那個自己熟悉的戰場,那些自己熟悉的敵人,沒有人比自己更有信心將他們一舉擊破了。
和代璋一樣,景承也是這麼打算的,他知道代璋曾經以一個小小千夫長的身份,就在外藩立下過赫赫戰功。而如今剛剛封了慶國公的爵位,若是朝中還有哪些人不服氣的話,一個如此重要的機會,也是足以讓代璋用實力堵住所有人的口舌了。
隻是,還沒等景承來得及在朝堂上與眾臣商議,就有人找上門來反對了。
而反對的人,不是旁人,正是肅王爺,和兵部尚書姚猛。
這兩個人,不用說,也是在和皇後見麵後,決定來向皇上進言的。
到現在為止,他們還是少數幾個知道皇後與代璋黛瑾不和的人,而此番戰事一起,倫伶就很快找到了這幾個自己能夠充分信任的人。
她唯一的目的,就是阻止代璋再有這個建功立業的機會,而她也知道,現在的京城裏麵,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跟自己有著一樣的想法了。
借著這個機會,是要把肅王爺和姚尚書牢牢的抓在自己身邊了。
三人一見麵,果然發現心想在了一處,倫伶希望可以攔著景承對代璋的無限信任,而另外兩位,也正有此心。
隻不過倫伶作為後宮婦人,不便幹政,於是這遊說的任務,就交給皇上在朝堂上最信任的皇親肅王爺和重臣之一的姚尚書了。
“不讓慶國公去?那還有誰更合適麼?”景承聽到這個提議,不由得心下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代璋有什麼理由會令肅王爺和姚尚書不滿。
“剛剛在南疆打了勝仗回來的陸遠江將軍是個人才啊,陛下,而且正當盛年,是個值得培養的人才。”姚尚書推薦的人,是個景承並不大熟悉的將軍。
“這個……”聽到一個陌生的名字,景承自然是有些猶豫,“且不說這位陸將軍才能幾何,就是這外藩的戰場,是慶國公和盛啟軍最熟悉的戰場,這陸將軍再好,也不見得比慶國公更有勝算啊。”
除了猶豫之外,景承心中還產生了一些狐疑,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代璋是有多麼勝任此次艱巨的任務,可是國難當前,一向忠心護國的肅王爺和姚尚書竟然提出這樣的建議,很難讓人相信他們沒有別的想法。
“陛下,料那外藩並不是什麼勇猛的對手,不過是仗著我朝新君,一時疏忽,才得手的如此之快,因此,就算並不熟悉的戰場的將軍,一舉拿下,也不是什麼難題。”姚尚書似乎對這位陸將軍很有信心。
若論起戰場局勢,姚尚書自然是比這位剛剛做了一年的皇上更加了如指掌,陸遠江的本事,也差不多足夠他不給朝廷丟人的。
隻是,景承還是不解,“姚尚書,不怕實話告訴你,慶國公剛剛封了爵位,也需要一個及時的戰功讓眾人信服,為何姚尚書定要讓別人去呢?”
“咳咳,陛下,聽老臣一句。”肅王爺這時候清了清嗓子,他年歲已高,論輩分,連皇上也得敬他三分,“臣等不希望慶國公過於張揚,功高蓋主,這也是為了陛下您,和社稷的未來著想啊!”
“功高蓋主”四個字,重重的敲在了景承的心上。
肅王爺不說,景承還沒有想到,不過這一下子,他倒也被提了個醒兒,楚家現在家大業大,隻怕在朝裏麵招的嫉妒,還不隻是眼前的這兩人。
“皇叔公此言何意?”
“陛下,可曾想過謝氏一族?可曾想過如今的皇後,和慶國公,是否會步上謝氏的後塵?”肅王爺單刀直入,直接說出了許多人的心聲。